这首诗由元代诗人白仁寿所作,名为《书事》。诗中以“太羹元无味,大章本希音”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生哲理寓于自然现象之中。太羹无味,意味着真正的美味往往难以言喻;大章希音,则暗示着真正的音乐之美在于其内在的和谐与深远,而非表面的华丽与繁复。
接下来,“音繁入人耳,味美适人心”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指出过于复杂的声音或事物容易引起人的感官刺激,但未必能触及心灵深处,而真正能够滋养心灵的,往往是那些简单而纯粹的美好。这种对比,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与物质享受之间的区别。
“是以保身难,惴惴如临深”则表达了对人生安全与内心的谨慎态度。在世事多变、风险重重的现实面前,保持身心的平安并非易事,人们常常像站在深渊边缘一样,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深渊。
“百战苟一失,勇气未足钦”揭示了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即使付出巨大努力,也难免会有失败的风险。这句诗提醒人们,勇气本身并不值得称赞,只有在失败之后仍能坚持下去,才是真正的勇气。
最后,“今若不学古,后何法于今”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不应忘记学习历史和传统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智慧,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并为未来做出明智的决策。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深刻探讨了人生的价值、追求与挑战,以及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如何保持自我、传承智慧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