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长安有侠邪行》由明代诗人李玮所作,通过描绘长安城的繁华与险恶并存的景象,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复杂思考。
首句“长安十二门,可以观万国”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长安作为古代都城的繁华与包容,仿佛能容纳整个世界的景象。然而,接下来的“不知玄览者,流目隘荆棘”则揭示了在繁华背后,那些未能洞察世事深意的人们,只能在荆棘丛生的现实中挣扎,暗示了社会的不公与残酷。
“车马尘涨天,荣名毒于蜮”进一步描绘了长安城内车水马龙、名利场上的争斗,将荣名比作毒虫,形象地表达了追求名利所带来的痛苦与伤害。接着,“上下竞奔趋,恩雠相起踣”描述了人们为了利益而相互竞争、甚至不惜伤害对方的场景,体现了社会竞争的激烈与无情。
“动履自缠牵,康庄何陫侧”则表达了个人在复杂社会中的困境,无论是行动还是内心,都受到各种束缚与挑战,难以找到一条平坦的大道。最后,“其如幽人何,常有好颜色”通过对比,强调了那些能够保持自我,不受外界干扰的“幽人”,他们虽然身处喧嚣之中,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美好,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城繁华与险恶并存的描绘,以及对人性复杂面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