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映碧先生二首(其二)

鲁国遗经火,口传赖伏生。

九十秦博士,典谟赖以明。

文献岿灵光,斗杓示景行。

著述藏名岳,大义何峥嵘。

虎观待鸿儒,丹诏下江城。

老年难走趋,岂敢抗弓旌。

抽书授使者,卷轴满巨籯。

白云封岩谷,时闻鸾凤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汤斌赠给李映碧先生的第二首诗,表达了对李氏传承儒家经典的敬意和对其学问的赞美。首联“鲁国遗经火,口传赖伏生”追溯了儒家经典由鲁国流传下来的历程,强调伏生的重要角色。接着,“九十秦博士,典谟赖以明”赞扬李映碧先生如同秦博士般,使儒家典章得以阐明。

“文献岿灵光,斗杓示景行”运用比喻,将文献比作照亮世间的灵光,斗杓指示着正道,形象地描绘出李氏学问的光明与指引作用。“著述藏名岳,大义何峥嵘”进一步赞美他的学术著作深沉且意义重大,犹如名山所承载的厚重。

“虎观待鸿儒,丹诏下江城”暗指朝廷对李映碧的重视,如虎观(东汉皇家图书馆)接纳学者,丹诏(皇帝的红色诏书)下达江城,象征其地位显赫。然而,诗人以“老年难走趋,岂敢抗弓旌”表达自己年迈难以亲往,不敢接受如此尊荣。

最后两句“抽书授使者,卷轴满巨籯。白云封岩谷,时闻鸾凤声”描绘了李映碧先生传授学问的情景,书籍如山,其学问之高深如同白云缭绕的岩谷,时而传来宛如鸾凤般的鸣叫,象征其学识的崇高和清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典雅的笔触,高度赞扬了李映碧先生的学问成就和对儒家经典的贡献,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9)

汤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李映碧先生(其三)

向歆嗣经学,彪固续《汉史》。

世业重兰台,千秋谁继美。

先生令子贤,载笔石渠里。

文藻曜朝华,持论平如水。

众人惊未闻,庭训实尔尔。

余也衰朽姿,追随愧迂鄙。

南望东海滨,丹霞明若绮。

愿言从执鞭,厕身堂庑底。

恨无鸿鹄翼,翻飞平原里。

形式: 古风

西来庵赠水斋上人

白马西来扫野云,居人谁识旧将军。

《楞严》读罢焚香坐,一钵江泉到夜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渡鲁明江

混混无崖岸,中流别鲁明。

萧条人不见,澎湃水空萦。

自适当年意,谁期后世名。

翻怜陵谷事,呜咽听江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过武胜关

驱马雄关上,中原独俯临。

灵山龙窟远,淮水朗陵深。

一道开南北,千寻峙古今。

从来形胜地,空复系人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