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教只知遮老眼,银蟾不觉上孤峰。
看来看到无看处,光境俱忘一卷终。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惟一的作品《对月了残经赞》。诗人以月光与佛经为媒介,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体验。"古教只知遮老眼",暗示古老的教诲如同遮蔽视线的老眼,可能让人陷入执着;"银蟾不觉上孤峰",将月亮比喻为智慧之光,它悄然照亮修行者的内心,超越世俗的高峰。"看来看到无看处",意味着在深入观察和领悟后,达到了无我之境,不再受限于外在的视角;"光境俱忘一卷终",则表达了在月光与经卷的陪伴下,诗人达到了忘我忘物的禅定状态,完成了对佛法经卷的参悟。整首诗寓言式地展现了修行者的心路历程,富有哲理。
不详
逢人乞一文,袋里敌国富。
不是下生迟,嫌佛不肯做。
耳门圆照,日月两间。悲愿洪深,衣被四海。
方便智慧,靡不圆融。见闻觉知,无能障碍。
人间天上独优游,是则名为观自在。
牧以卑,守以规,迅雷疾风,铁石不移。
须弥其颓,只手力持。
电光石火里驱耕夺食,春风和气中摧枯拉萎。
极等没意智,阖国少人知,知之梓府牛峰奇。
日用千差万别中,如如不动等虚空。
春妍秋靖几更变,此老何曾改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