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应曲(其二)

归路。归路。遥隔铁桥铜柱。楼头秋霁无尘。

陌上愁看去人。人去。人去。心头千山碧树。

形式: 词牌: 古调笑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词人杨慎的《转应曲·其二》,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归路。归路。遥隔铁桥铜柱。" 开篇两句,通过重复强调"归路",描绘出主人公对归家之路的深深渴望,但现实却是被铁桥和铜柱阻隔,暗示了距离之远和难以逾越的阻碍。

"楼头秋霁无尘。陌上愁看去人。" 这两句描绘了秋雨初晴的楼头景色,空气清新,然而词人的心却被路上离去的人触动,产生了无尽的愁绪。"人去。人去。" 两字重叠,强化了离别后的失落感,仿佛那个人的身影在眼前不断消逝。

最后,"心头千山碧树" 以富有象征意义的景象收尾,千山万树在心中浮现,既可能象征着词人内心的思绪纷飞,也可能寓言着阻隔在心头的重重困难。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凄美,展现了词人在离别后的孤独与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收录诗词(1519)

杨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字:用修
  • 号:升庵
  •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 生卒年:1488~1559

相关古诗词

转应曲(其三)

采菊。采菊。且醉尊前醽醁。百分觥棹船空。

万虑销沈酒中。中酒。中酒。又度客边重九。

形式: 词牌: 古调笑

捣练子.集句(其一)伤乱

花亚朵,柳垂丝。楼上风和玉漏迟。

春困苦多无处卖,日长惟与睡相宜。

形式: 词牌: 捣练子

捣练子.集句(其二)伤乱

风料峭,月栊明。滴破春愁压酒声。

犹有夸张年少处,醉闻花气睡闻莺。

形式: 词牌: 捣练子

捣练子.集句(其三)伤乱

长寂寞,独徘徊。抱病起登江上台。

万户千门春色闭,谁家桃李乱中开。

形式: 词牌: 捣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