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

南陌落花移,蚕妾畏桑萎。

逐便牵低叶,争多避小枝。

摘驶笼行满,攀高腕欲疲。

看金怯举意,求心自可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采桑》描绘了古代女子在南陌上采摘桑叶的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画面感。

首先,“南陌落花移”,开篇以落花飘零的景象渲染出春日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为整个画面铺垫了背景。接着,“蚕妾畏桑萎”一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采桑,同时也揭示了蚕妇对桑叶枯萎的担忧,体现了她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界的敏感。

“逐便牵低叶,争多避小枝。”这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采桑女们忙碌而有序的劳动场景。她们或追逐着低垂的桑叶,或争先恐后地采摘更多的叶子,同时又小心翼翼地避开细小的枝条,既表现了她们的勤劳,也体现了她们对劳动技巧的熟练掌握。

“摘驶笼行满,攀高腕欲疲。”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采桑女们的辛勤劳动。她们快速地采摘,篮子很快就装满了桑叶,但攀爬高处时,手腕却因长时间用力而感到疲惫。这里不仅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也体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承担的重担。

“看金怯举意,求心自可知。”最后两句则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了采桑女们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生活现状的无奈。她们看着手中的金(可能象征着收获或财富),心中却充满了犹豫和恐惧,这反映了她们对物质生活的渴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这句话也透露出了一种深深的自我反思,即她们对于自身处境的理解和内心的挣扎。

整体而言,《采桑》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古代女子在劳作中的辛勤劳作,还深刻揭示了她们面对生活压力时的复杂情感,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10)

沈君攸(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采莲曲

平川映晚霞,莲舟泛浪华。

衣香随岸远,荷影向流斜。

度手牵长柄,转楫避疏花。

还船不畏满,归路讵嫌赊。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薄暮动弦歌

柳谷向夕沈馀日,蕙楼临砌徙斜光。

金户半入丛林影,兰径时移落蕊香。

丝绳玉堂传绮席,秦筝赵瑟响高堂。

舞裙拂履喧珠佩,歌响出扇绕尘梁。

云边雪飞弦柱促,留宾但须罗袖长。

日暮歌钟恒不倦,处处行乐为时康。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羽觞飞上苑

上路薄晚风尘合,禁苑初春气色华。

石径断丝阑蔓草,山流细沫拥浮花。

鱼文熠爚含馀日,鹤盖低昂照落霞。

隔树银鞍喧宝马,分衢玉轴动香车。

车马处处尽成阴,班荆促席对芳林。

藤杯屡动情仍畅,翠樽引满趣弥深。

山阳倒载非难得,宜城醇酝促须斟。

半醉骊歌应可奏,上客莫虑掷黄金。

形式: 古风

桂楫泛河中

黄河曲注通千里,浊水分流引八川。

仙查逐源终未极,苏亭遗迹上难迁。

眇眇云根侵远树,苍苍水气合遥天。

波影杂霞无定色,湍文触岸不成圆。

赤马青龙交出浦,飞云盖海远凌烟。

莲舟渡沙转不碍,桂楫距浪弱难前。

风急金乌翅自转,汀长锦缆影微悬。

榜人欲歌先扣枻,津吏犹醉强持船。

河堤极望今如此,行杯落叶讵虚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