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中兄相迎诗中有奠松楸之语追念别后□叔母子柔下世故卒章及之

浙水秦淮度十霜,官清谁薄简编香。

春来怪底鸟乌乐,归去喜同灯烛光。

身近广寒犹内热,手遮赫日却心凉。

只愁初踏江边路,封土累然似斧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我在浙水与秦淮之间度过十个严冬,为官清廉,书籍的香气仿佛更加珍贵。
春天来临,为何鸟儿欢腾,乌鸦也快乐?回家的路上,有灯火相伴,倍感欢喜。
身处清凉的月宫,内心却依然炽热;手遮烈日,心中反而感到一丝凉意。
只担心初次踏上江边小路,看到那累累的坟墓,像一座座斧砍的厅堂般触目惊心。

注释

浙水:指浙江或秦淮河,古代中国的著名河流。
秦淮:古代南京的河流,与文化、历史相关。
十霜:十年的冬季,形容时间长久。
官清:为官清廉,品行端正。
简编香:书籍散发出的香气,象征学问和文化。
怪底:奇怪的是,不解其故。
鸟乌乐:鸟儿乌鸦的快乐,可能象征着生机或环境的改善。
灯烛光:夜晚的灯火,给人温暖和希望。
广寒:月宫,嫦娥居住的地方,象征高洁之地。
内热:内心的热烈情感或追求。
赫日:强烈的阳光,象征权力或压力。
初踏:初次行走,暗示新的开始或挑战。
江边路:江边的小路,可能象征人生旅途。
封土:坟墓上的土堆,象征死亡和哀思。
斧堂:斧砍的厅堂,形容墓碑密集,形象凄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题目虽然不完整,但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子中兄的怀念以及对逝去的叔母和子柔的哀思。诗中通过“浙水秦淮度十霜”描绘了时光流转,自己与子中兄交往多年的经历,暗示岁月如梭。

“官清谁薄简编香”赞美了子中兄的清廉,即使在公务繁忙中,书籍仍散发着淡淡的书香,体现了他的学识与品格。接下来的“春来怪底鸟乌乐”以鸟乌欢腾反衬诗人内心的哀伤,因为春天的到来反而让他感到奇怪,为何这些生灵无忧无虑。

“归去喜同灯烛光”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子中兄团聚的喜悦,如同在明亮的灯光下共享温暖。然而,“身近广寒犹内热”又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炽热的情感,即使身处清凉之地,仍然难以平息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只愁初踏江边路,封土累然似斧堂”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相聚场景,担心再次相见时,叔母和子柔的墓地(封土)犹如斧砍的殿堂般触目惊心,充满了哀愁和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的无常之感。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广东芮漕时闻其部中寇退而湖湘之民方避地来此(其一)

笑酌贪泉为赋诗,凛然清节照南夷。

厩空不纳如羊马,才大常嗤捕鼠狸。

盗已奔秦非地险,心迟去鲁只天知。

爱君勤把归鞍促,莫待鸾旗访具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广东芮漕时闻其部中寇退而湖湘之民方避地来此(其二)

病废壶觞懒废诗,渐参禅悦学希夷。

志非鸿鹄宁憎燕,路怯豺狼更畏狸。

节物匆匆愁里度,人情扰扰静中知。

已营二顷亲籉笠,何日三间看塈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王少府送焦坑茶

昏然午枕困漳滨,醒以清风赖子真。

初似参禅逢硬语,久如味谏得端人。

王程不趁清明宴,野老先分浩荡春。

敢向柘罗评绿玉,待君同碾试飞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王仲谟仲宁唱酬二首(其二)

别日无多似隔年,每逢佳句辄欣然。

词倾江汉无留碍,语转珠玑更浑全。

目共荆溪千里月,人居吴郡五湖天。

兴来傥有山阴作,即上扁舟往执鞭。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