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台怀古

西平郡西矗层台,台势嵯峨出尘埃。

筑台伟人今何在,只今只有台崔嵬。

忆者南凉图霸时,仗钺登台曾誓师。

飞扬大纛接云汉,龟鼓声中画角吹。

鲜卑畏威来献马,青海部落拜台下。

兵卫森列顾盼雄,观者如山语呕哑。

英雄事业石火电光,阿房铜崔同慨荒凉。

走马西来访遗迹,感时抚事增惋惜。

君不见虎台突兀风雨中,满目萧条蓬蒿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虎台怀古》由清代诗人李焕章所作,通过描绘虎台的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思与感慨。

首句“西平郡西矗层台,台势嵯峨出尘埃”以壮丽的景象开篇,描绘了虎台的巍峨壮观,仿佛从尘世中拔地而起,展现出其不凡的地位和历史的厚重。接下来,“筑台伟人今何在,只今只有台崔嵬”两句,将视线从眼前的景物转向历史深处,询问那些曾经在这里留下辉煌足迹的伟人如今安在,只剩下这座高耸的台子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忆者南凉图霸时,仗钺登台曾誓师”将思绪拉回到古代,描述了南凉时期,一位英雄人物在台上誓师,准备图谋霸业的场景。接着,“飞扬大纛接云汉,龟鼓声中画角吹”描绘了这位英雄在台上指挥军队,大纛飞扬直冲云霄,鼓声震天,号角齐鸣的壮观场面,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豪迈。

“鲜卑畏威来献马,青海部落拜台下”则讲述了这位英雄的威望之高,连敌对的鲜卑族都前来献马表示臣服,青海地区的部落也来到台下朝拜,体现了他的影响力和地位。

“兵卫森列顾盼雄,观者如山语呕哑”进一步描绘了英雄在台上的威武形象,周围布满了严阵以待的士兵,他们目光坚定,气势磅礴;而围观的人群如同山岳,言语间充满了敬畏与赞叹。

然而,“英雄事业石火电光,阿房铜崔同慨荒凉”两句转折,指出英雄的功业如同闪电般短暂,最终归于荒凉,与阿房宫、铜崔山的废墟相似,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走马西来访遗迹,感时抚事增惋惜”点明了诗人的行动——骑马前往西平郡探访虎台的遗迹,面对历史的沧桑,不禁感慨万千,心中充满了对英雄往事的惋惜之情。

“君不见虎台突兀风雨中,满目萧条蓬蒿碧”以眼前虎台在风雨中的景象收尾,满眼都是萧瑟与荒凉,蓬蒿碧绿,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消逝,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虎台及其历史背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英雄的风采与气魄,也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短暂,以及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感慨。

收录诗词(1)

李焕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虎台怀古

在昔南凉王,穷兵复黩武。

纵横河湟间,动辄提桴鼓。

好战国必亡,率为西秦虏。

世隔几沧桑,久已骨朽腐。

独此一荒台,岿然历千古。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金蛾晓日

金蛾池水涌金蛾,五色斑斓迷目多。

破晓云开登绝顶,惊人佳句问如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游元朔山汇诗品

大道日往,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碧山人来,横绝太空。超以象外,得其寰中。

娟娟群松,下有泉流。载行载止,空碧攸攸。

脱巾独步,时闻乌声。所思不远,大河前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金撙酒满,共客弹琴。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大风捲水,材木为摧。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形式: 四言诗

次新城望元朔山

端岩双水曲,斜影数峰睛。

过客停骢马,秋风满石城。

沙头起雁语,天际落钟声。

白道如丝细,层层草木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