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僧式上人游两浙江会提学黄晋卿句曲外史茅山张伯雨好事者绘为文会图

文章释老谁争雄,昔人三语将无同。

已公茅屋见新句,匡庐莲社追随风。

名胜绝怜留翰墨,笑谈莫谓变虚空。

鸡林到日传相诧,杖锦归来未是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宋褧的诗《高丽僧式上人游两浙会提学黄晋卿句曲外史茅山张伯雨好事者绘为文会图》描绘了一幅文人墨客与僧侣共聚交流的生动画面。首句“文章释老谁争雄”暗示了文人与佛门弟子在智慧上的较量,但并未分出高下。接着,“昔人三语将无同”表达了对前人精辟言论的认同,认为即使是寥寥数语,也蕴含深刻哲理。

“已公茅屋见新句”描绘了聚会的场景,茅屋之中,学者们交流新思想,茅屋主人或许就是黄晋卿。“匡庐莲社追随风”则借用了佛教禅宗的典故,比喻他们以禅宗的清修精神进行学术探讨,体现了文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名胜绝怜留翰墨”表达了对名胜古迹的珍视,他们不仅在美景中留下了墨宝,还通过交谈深化了彼此的思想交流。“笑谈莫谓变虚空”强调了文会的轻松氛围,尽管谈论的是深奥的学问,却寓教于乐,不觉时光流逝。

最后两句“鸡林到日传相诧,杖锦归来未是穷”预示了他们的讨论成果将远播海外,即使身着华丽衣饰归乡,也不觉得贫穷,因为他们收获的是精神的富足和知识的丰盈。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文人与僧侣之间的学术交流,以及他们在游历名胜中增进智慧的活动,展现了元代文人雅集的独特风貌。

收录诗词(736)

宋褧(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本(字诚夫)入京师,受到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慰荐。至治元年(1321),兄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1324)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之门,时士论荣之

  • 字:显夫
  • 籍贯: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
  • 生卒年:1294-1346

相关古诗词

吏部侍郎杜弘道号西岩野逸

万古西岩好地形,凭高四望接英灵。

太行王屋千峰雪,碣石居庸一带青。

山径缘云通略彴,野泉流月度坳陉。

主人固有幽栖志,同送孤鸿入杳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送钱思复下第还杭州分得秋字

陌上王孙壮气遒,交锋劘垒在朝头。

拟来披腹排阊阖,空使乘槎犯斗牛。

蟾府丹香应少待,凤梭花样肯旁搜。

冬烘却是居停主,江上芙蓉莫怨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正月二十六日监中习仪即景书怀

椒觞献岁暖如蒸,收灯前后不复晴。

风色料峭雪欲落,云阴晃漾日半明。

四郊未有花柳意,六馆但闻弦诵声。

城南三月牡丹发,莫遣白头愁里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阳明楼

道士由来不火食,仙人况复好楼居。

镜湖秋水望不极,禹穴晴岚浓有馀。

岩下茯苓供采药,窗前柿叶待临书。

紫鸾玄鹤应相迟,会碾飙轮赴碧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