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道傍行采药,石底卧题名。
野老相迎拜,溪童乍见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小溪边采药时的宁静生活。"道傍行采药"表明诗人独自在山路旁寻找草药,显示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石底卧题名"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亲近和留念之情,或许是在休息时顺手在石头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以纪念此刻心境。
接下来的两句"野老相迎拜,溪童乍见惊"描绘了一幅诗人与自然、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的画面。"野老"指的是生活在山野中的老者,他们对诗人的到来表示出尊敬之情;"溪童"则是居住在溪边的小孩,对诗人的出现感到新奇和惊讶。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充满自然美感、人文关怀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操。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昨日春冰破水边,今朝腊雪坠风前。
岁华过目疾飞鸟,壮志如何不着鞭。
烂漫不解赏,飘零空惨悽。
残红正满地,不忍踏芳蹊。
绛阙朝归散玉珂,不游不饮奈春何。
皇仁听使欢娱极,白简从君冷峭多。
丝管嘈嘈耳不分,绮罗杂踏自成春。
不唯汉帝昆明小,更觉唐家曲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