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道中口号

倦鸟寻窠下,幽花隔树香。

晚风清暑气,客路绕愁肠。

马恋平芜绿,旗翻落日黄。

费公仙术短,坐叹道遥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罗山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首联“倦鸟寻窠下,幽花隔树香”,以倦鸟归巢和隔树飘香的幽花为引子,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倦鸟的寻找与归宿,象征着旅人的思乡之情;而花香隔着树梢飘来,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暗示着旅途中的美好瞬间。

颔联“晚风清暑气,客路绕愁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晚风拂过,不仅带来了凉爽,也吹散了夏日的暑气,但对旅人而言,这股清风却似乎在绕着内心的愁肠旋转,加重了旅途的孤独与思虑。

颈联“马恋平芜绿,旗翻落日黄”,转而描写马儿对草原的依恋与夕阳下旗帜的翻动。马恋绿意,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旗帜随风翻动,落日余晖映照下,更添了几分壮丽与悲凉,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常。

尾联“费公仙术短,坐叹道遥长”则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费公的仙术虽短,但坐而叹息于道路的漫长,或许是在感慨世事的短暂与人生的无尽。这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对宇宙、生命的深刻理解融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触及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旅人的情感体验与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清末文人在面对人生旅途时的复杂心境与独特视角。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游大仙岩,复题寺壁

远望峰峦画本张,钟声迢递度禅堂。

一溪沙石晴波洁,半岭松杉午气凉。

云里僧归衣带湿,花间客过屐生香。

重来胜地酣凭眺,扫壁寻诗兴更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重晤丁鸣皋道人于大仙寺,作诗赠之

重晤辽东老令威,方瞳碧眼世间稀。

剑光出袖青蛇活,舄影翻空白鹤归。

閒理素琴调道性,静参秘箓悟元机。

遥知云履星冠客,即日丹成列紫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观水火穴纪事

闻说火山奇,共入火山去。

遥望白芙蓉,排列白云处。

廿里大仙岩,寄宿许小住。

俯视来时途,白云积如絮。

破晓乘篮舆,重觅火山路。

沿径诘曲行,四塞皆烟雾。

林外闻清钟,引向禅堂驻。

老僧瘦于猿,问答多妙悟。

引我观火穴,舍舆著芒屦。

崎岖历蚕丛,阴翳入深树。

攀萝数里馀,倏忽睹奇趣。

山头曲突如,火光烂飞炷。

其穴乃有六,穴烈燄竞吐。

中有清泉流,如瀑势奔注。

水火同一源,上炎下流溯。

有树奇不枯,去火甫两步。

青草环四傍,土色俨铁铸。

煮茗有异芳,饮之等甘澍。

对此共称奇,莫能明其故。

徘徊同忘归,不觉碧天暮。

纪异愧无才,即景诗聊赋。

形式: 古风

观瀑布泉二首(其一)

绝磴扪萝上,奔泉擅异观。

长虹悬树杪,飞电落岩间。

常引千寻响,能生六月寒。

我来当盛夏,漱石听淙潺。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