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柘枝舞二首(其一)

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

神飙猎红蕖,龙烛映金枝。

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

翘袖中繁鼓,倾眸溯华榱。

燕秦有旧曲,淮南多冶词。

欲见倾城处,君看赴节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胡服何华丽,仙女般登上绮丽台阶。
清风追逐着红色的荷花,龙形蜡烛照亮了金色的树枝。
长长的衣带覆盖着纤细的腰肢,精致的饰品点缀在她美丽的眉毛上。
她抬起长袖,鼓声繁密,目光流转,凝视华丽的屋檐。
燕地秦地有古老的乐章,淮南之地多是艳丽的歌词。
想要见到那倾国倾城的容颜,你只需留意她参加节日的时刻。

注释

胡服:胡地风格的服装。
葳蕤:华丽繁盛。
仙仙:形容女子如仙子般。
绮墀:华丽的台阶。
神飙:清风。
红蕖:红色荷花。
龙烛:龙形的蜡烛。
金枝:金色的树枝。
垂带:下垂的衣带。
纤腰:细腰。
安钿:装饰品, 粉黛。
妩眉:美丽的眉毛。
翘袖:抬起的长袖。
繁鼓:密集的鼓声。
华榱:华丽的屋檐。
燕秦:古代两个地区。
冶词:艳丽的歌词。
倾城:形容女子极美。
赴节:参加节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华丽的柘枝舞的景象。"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一句以鲜明的笔触展现了舞者穿着异域风格的盛装,轻盈地踏上精美的地毯。"神飙猎红蕖,龙烛映金枝"则是对舞台光影效果的描绘,舞者的动作犹如天神般灵动,每一个举手投足都伴随着华丽的灯光和装饰。

接下来两句"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细腻地刻画了舞者腰间的流苏与眉间的点缀,展示了古代舞者的精致打扮。"翘袖中繁鼓,倾眸溯华榱"则是对舞者的动作和音乐的描绘,舞裳飞扬之下隐藏着丰富的鼓声,而观众则全神贯注地欣赏这场表演。

最后四句"燕秦有旧曲,淮南多冶词。欲见倾城处,君看赴节时"表达了诗人对不同地域文化艺术的赞美,以及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观赏到这种舞蹈艺术的盛况。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鉴赏能力,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传统艺术的珍视与向往。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观柘枝舞二首(其二)

山鸡临清镜,石燕赴遥津。

何如上客会,长袖入华裀。

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

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长沙男子东林师,闲读艺经工弈棋。

有时凝思如入定,暗覆一局谁能知。

今年访予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

山人无事秋日长,白昼懵懵眠匡床。

因君临局看斗智,不觉迟景沈西墙。

自从仙人遇樵子,直到开元王长史。

前身后身付馀习,百变千化无穷已。

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

雁行布陈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

行尽三湘不逢敌,终日饶人损机格。

自言台阁有知音,悠然远起西游心。

商山夏木阴寂寂,好处徘徊驻飞锡。

忽思争道画平沙,独笑无言心有适。

蔼蔼京城在九天,贵游豪士足华筵。

此时一行出人意,赌取声名不要钱。

形式: 古风

贞元中侍郎舅氏牧华州时余再忝科第前后由华觐谒陪登伏毒寺屡焉亦曾赋诗题于梁栋今典冯诩暇日登楼南望三峰浩然生思追想昔年之事因成篇题旧寺

曾作关中客,频经伏毒岩。

晴烟沙苑树,晚日渭川帆。

昔是青春貌,今悲白雪髯。

郡楼空一望,含意卷高帘。

形式: 五言律诗

两如何诗谢裴令公赠别二首(其一)

一言一顾重,重何如。

今日陪游清洛苑,昔年别入承明庐。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