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艋舺溪归舟汎眺

蓬中朗爽似虚亭,高眄平望极杳冥。

远水并分双涧白,遥山特插一峰青。

堤前林树号秋籁,雨后溪流带晚腥。

我亦志和怀浩落,烟波尽日汎孤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艋舺溪边归舟泛眺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之美。

首联“蓬中朗爽似虚亭,高眄平望极杳冥”,开篇即以蓬草的清爽与亭台相喻,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高眄平望极杳冥”则进一步渲染出视野开阔、天高地迥的辽阔感。

颔联“远水并分双涧白,遥山特插一峰青”,通过“远水”与“双涧”的对比,“遥山”与“一峰”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山水的动态与静态之美,白色的水流与青色的山峰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颈联“堤前林树号秋籁,雨后溪流带晚腥”,转而描写雨后的溪流与林木,通过“秋籁”这一意象,赋予了自然声音以生命,同时“雨后溪流带晚腥”则巧妙地描绘了雨水与泥土混合后特有的气息,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尾联“我亦志和怀浩落,烟波尽日汎孤舲”,诗人自述心志,表达了自己如同泛舟于烟波浩渺之中的孤独与自由,与前文的自然景观相呼应,使得整首诗在描绘外在景物的同时,也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溪边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宿摆接山家

胜地客楼宿,烟峦快入眸。

秋深山月冷,夜静石泉幽。

引水通茶室,携琴上竹楼。

悠悠「三弄」罢,檐际白云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由芝兰山过金包里

蚕丛行十里,劳顿渐难禁。

岭峻人如豆,山荒草似林。

涧泉奔濑急,岩径入云深。

小憩茅亭下,烹茶许细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栖云崖晚眺(其一)

远望生吟兴,山深景倍幽。

斜阳修竹外,疏柳板桥头。

港小舟成市,崖高屋比楼。

豁然开眼界,凭眺起长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栖云崖晚眺(其二)

遥望长堤外,清波自浅深。

潮回沙渐隐,云暝日将沉。

渔火明孤屿,岩钟度远林。

俄看凉月吐,幽趣契胸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