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二)次山谷韵,答李蒲汀冬日之作

朔风一夜,搅霜空、丹却千林寒绿。

帘卷碧山楼阁静,镇日看山未足。

我羡高人,萧然林洞,鹤骨清如玉。

园收芋栗,拥炉时泻醽醁。

严冬物色荒凉,欹枕萧萧,落尽燕山木。

长忆东邻闲学士,那得一尊相属。

病起挥毫,朝回隐几,漫写江南曲。

柴门溪上,犹锁万竿修竹。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明代夏言的《念奴娇·其二》次山谷韵,以冬日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开篇“朔风一夜,搅霜空、丹却千林寒绿”,描绘了冬季寒风吹过,霜降满天,使原本翠绿的树林披上了寒意。接着,“帘卷碧山楼阁静,镇日看山未足”写出了诗人寓居之处的宁静,即使整天凝视着青山也感到不够。

“我羡高人,萧然林洞,鹤骨清如玉”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羡慕,将高人的形象比作仙鹤,清雅脱俗。“园收芋栗,拥炉时泻醽醁”则展现了诗人享受简朴生活,围炉品酒的闲适画面。

下片转向冬日的荒凉,“严冬物色荒凉,欹枕萧萧,落尽燕山木”,通过描写窗外落叶声,渲染了冬季的寂寥。诗人回忆起东邻的闲散学士,希望能与之共饮,但现实中却无法相聚。“病起挥毫,朝回隐几,漫写江南曲”表达了诗人病后提笔,闲暇时书写歌曲,寄托情感。

结尾“柴门溪上,犹锁万竿修竹”以门前挺立的竹子作结,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暗含诗人清高孤傲的品格,以及对淡泊生活的坚守。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有对冬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的感慨。

收录诗词(369)

夏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 字:公谨
  • 籍贯:江西贵溪
  • 生卒年:1482—1548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三)十六岁作

南楼独倚,悄无人、唯见五湖烟绿。

桂树香生吹欲下,疑是九天零粟。

万里无尘,长空一色,处处袁安屋。

数声羌笛,青鸾飞在庭竹。

人在璚楼玉宇,指点江山,几处飞泉瀑。

安得沧江都是酒,洗我愁思千斛。

天将老我,鹤发成仙,月下跨黄鹄。

嫦娥今夜,共谁谈笑如玉。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四)十六岁作

素娥风采,怡精神、万顷琉璃深绿。

狂把金尊眠未得,管甚玉楼寒粟。

共讶清光,万间同照,谁更歌茅屋。

鳷鹊无依,三绕一庭修竹。

醉后青眼摩挲,清流万丈,看银河横瀑。

记得嫦娥曾许我,金粟秋香千斛。

水晶宫里,环佩声清,不用乘黄鹄。

明年此夜,谁共一轮寒玉。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

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

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

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

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

何处萧声惊鹤梦,涤尽尘襟千斛。

步雪归来,乘风飞去,底用骖鸾鹄。

广寒宫殿,个人应念如玉。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西江月.次朱希真三阕(其一)

岁月急如流水,功名虚似浮云。何须劳苦百年心。

行止繇来是命。岂得人情胜旧,从教世事更新。

笑谈且与俗相亲。好恶胸中自定。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