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光沈阴岁将暮,客子驱车逐归路。
塞鸿叫入吴江云,野鸟对立枯桑树。
茫茫四顾少行人,栝苍之山渺何处。
愁心如水水复冻,焉得滔滔向东注。
这首明代诗人刘琏的《遣闷三首(其一)》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旅途景象。首句“天光沈阴岁将暮”点出时令接近岁末,天空阴沉,暗含着诗人内心的压抑与不安。接着,“客子驱车逐归路”,以客子自比,流露出思归之情。
“塞鸿叫入吴江云,野鸟对立枯桑树”两句,通过塞鸿的叫声和野鸟在枯桑树上对峙,营造出孤寂冷清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诗人环顾四周,“茫茫四顾少行人”,更显其旅途的寥落。
“栝苍之山渺何处”一句,运用“渺何处”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遥望和迷茫,暗示了诗人对未知命运的忧虑。最后,“愁心如水水复冻,焉得滔滔向东注”以比喻收尾,愁绪如同冰冻的河水,无法顺畅地向东流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旅途中深深的思乡愁绪和迷茫心境。
不详
刘基之长子。生于元惠宗至正八年,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三十二岁。有文行。洪武十年,(1377)为考功监丞,兼试监察御史。出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为胡惟庸党所胁,堕井死。琏工诗,词旨高雅。而运思深挚。著有自怡集一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舟行淹宿雨,稍霁汎通川。
深雾群山没,长天旷野连。
桃开榆叶小,麦秀菜花鲜。
渐喜升平象,高飞见纸鸢。
晚来风势歇,又见日临曛。
远岫留霞彩,疏星耿薄云。
波流璧月动,舟过镜天分。
何处危楼上,歌声静夜闻。
寂寞空江上,渔舟起暮烟。
明湖天际阔,落日雾中圆。
宿鹭毛衣洁,归鸦羽翼联。
故山千里隔,怅望一悽然。
重到昔游地,茫然惑去途。
高原深蔓草,沃野浸平湖。
水阔蛟虬横,山空鸟雀呼。
凄凉今古意,落日片帆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