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端午

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

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

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翻译

符咒装饰的玉簪,青丝般的艾虎点缀。
一首清歌声中倒酒如莲花,还有香蒲的香气缭绕。
角簟铺在碧色纱厨内,摇扇驱散闷热。
只有先生心地清凉,不惧夏日炎炎逼近。

注释

符箓:神秘的符文或法术。
玉搔头:玉制的簪子。
艾虎:用艾草编织的小老虎,象征吉祥。
青丝鬓:青丝般的发鬓。
清歌:清脆的歌声。
倒酒莲:倒映在酒杯中的莲花图案。
香蒲晕:香蒲的香气扩散。
角簟:竹编的凉席。
碧纱厨:绿色纱帐的厨房或居室。
挥扇:摇动扇子。
烦闷:烦躁不安。
先生:古代对老师的尊称。
炎曦:烈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凉避暑的田园风光图。"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形象地展现了人物在炎热夏日中以玉簪挽束头发,以艾草和虎骨制作的饰物装点鬓角,显得格外清凉。"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则通过倒饮荷花间藏之清泉,传达出诗人对自然清新的向往,以及对生活中简单乐趣的享受。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中的“角簟”指的是竹制的簟篾,用来遮阳避暑,而“碧纱厨”则是用绿色纱线织成的窗户,这些都是古人夏日避暑的常见方式。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清凉、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通过挥动扇子来消除心中的烦躁和忧虑。

最后两句"唯有先生心地凉, 不怕炎曦近"表达了诗人对于“先生”这一理想化的人物形象的赞美。这位“先生”的内心清凉,不仅能够抵御外界的炎热,更是精神上的独立和超脱。这样的描写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透露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尊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清凉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彰显了诗人对于高尚情操的追求。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千秋岁.戴丈夫妇庆八十

吾乡我里。偕老真无比。宴席展,欢声起。

蕊宫仙子绕,玉砌莱衣戏。

称贺处,眉心竞指朱书字。忆昔西周吕。

年纪虽相似。独自个,谁为侣。

如今双凤老,堪引同螺醉。

彭祖寿,十分方一从头纪。

形式: 词牌: 千秋岁

太清舞(其二)

须臾却有人相顾。把肴桨来聚。

礼数既雍容,更衣冠淳古。

渔人方问此何乡,众颦眉、皆能深诉。

元是避嬴秦,共携家来住。

形式: 词牌: 忆少年

太清舞(其四)

渔舟之子来何所。尽相猜相语。

夜宿玉堂空,见火轮飞舞。

凡心有虑尚依然,复归指、维舟沙浦。

回首已茫茫,叹愚迷不悟。

形式: 词牌: 忆少年

太清舞(其六)

云軿羽幰仙风举。指丹霄烟雾。

行作玉京朝,趁两班鹓鹭。

玲珑环佩拥霓裳,却自有、箫韶随步。

含笑嘱芳筵,后会须来赴。

形式: 词牌: 忆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