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感怀(其五)》。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帝京繁华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世态炎凉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首句“在我游帝京,冯宠私自奇”描绘了诗人游历帝京时的孤独与自赏之情,虽身处繁华,内心却感到寂寞。接着,“当年值数子,无复新相知”表达了诗人与旧友离散,难以找到新的知己的遗憾。
“中原一顾眄,凌厉有馀姿”描绘了诗人对中原大地的回顾,虽然充满力量与气势,但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无奈与无力感。“用身常苦拙,此志安得施”则表达了诗人自身才能未能施展的苦恼。
“浮沉托大道,四海一栖迟”表明了诗人随波逐流的生活状态,虽四处漂泊,但内心仍渴望找到自己的道路。“时俗溺鄙议,长往不可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人们过于浅薄,无法回头改变现状。
最后,“愿言反初服,白日且逶迤”表达了诗人希望回归初心,即使时光流逝也不后悔的心愿。“酒中念故人,千载为等期”则寄托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希望能在千年后与他们重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情感抒发,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