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中秋垂虹和韵

冰蟾驾月,荡寒光、不见层波层碧。

几岁中秋争得似,云卷秋声寂寂。

多谢星郎,来陪贤令,快赏鳌峰极。

广寒宫近,素娥不靳馀力。

夜久露落琼浆,神京归路,有云翘前迹。

当日仙人曾驭气,只学神交龟息。

今夜清尊,一齐分付,稳是乘槎客。

天津重到,霓裳何似闻笛。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冰蟾驾驭着月亮,散发出寒冷的光芒,看不见层层的波浪和碧绿的水面。
多少年中秋的景象能比得上这宁静,云卷起秋的声音,一片寂静。
感谢星君,陪伴贤明的县令,一同欣赏鳌峰的美景。
接近广寒宫,嫦娥也不吝惜她的力量。
夜晚渐长,露珠落下如琼浆,回京城的路上,云彩似乎在指引前行。
当年仙人曾驾驭元气,我们只需学习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今夜,让我们举杯共饮,定是乘坐木筏的旅人。
再次来到天津,霓裳羽衣的舞姿又怎能比得过笛声的悠扬。

注释

冰蟾:比喻明亮的月亮。
荡寒光:散发出寒冷的光芒。
层波层碧:层层叠叠的波浪和碧绿的水面。
云卷秋声:云彩翻滚,秋风吹过的声音。
星郎:对天文学家或尊贵人物的称呼。
贤令:贤明的县令。
鳌峰:形容高峻的山峰。
素娥:嫦娥。
琼浆:美酒,如琼玉般甘甜。
神京:京都,这里指朝廷。
乘槎客:古代传说中乘木筏渡天河的人。
霓裳:唐代宫廷乐曲名,此处代指优美的音乐。
闻笛:听到笛声,可能暗示某种情感或回忆。

鉴赏

这首宋词以中秋月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景象。"冰蟾驾月"形象地写出月亮如冰晶般明亮,悬挂在夜空中,荡漾出寒冷的光芒,照耀在无垠的水面,却不见层层波纹和碧绿的湖色。词人感叹,这样的中秋美景,已经多年未见,只有寂静的云卷秋声相伴。

接着,词人感谢星郎和贤令的到来,共同欣赏这壮丽的月景,特别是那高耸入云的鳌峰。他将此景比作接近广寒宫,暗示月宫中的嫦娥也为之倾倒,不愿吝啬她的美丽。夜晚渐深,露珠滴落,仿佛琼浆般珍贵,词人想象自己如同当年的仙人,驾驭清气,静心修炼。

词人举杯共饮,期待能像乘槎的旅人一样,再次踏上通往神京的道路。最后,他设想再次回到天津,听到的不再是笛声,而是如同霓裳般华美的乐曲。整首词意境深远,融合了中秋月色、仙人传说与人间情感,展现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18)

赵磻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柯子/南歌子(其二)和谢洪丞相送竹妆奁

体质娟娟静,花纹细细装。翠筠初得试新忙。

睡起鬓云撩乱、趣泉汤。多病心常捧,新词字带香。

管教涂泽到云窗。办下谢君言语、巧如簧。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柯子/南歌子(其一)和洪丞相约赏荷花

世上渊明酒,人间陆羽茶。东山无妓有莲花。

隐隐仙家鸡犬、路非赊。积霭犹张幕,轻雷似卷车。

要令长袖舞胡靴。须是檐头新霁、鹊查查。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浣溪沙(其二)和洪舍人

刘氏风流设此冠。今谁将去伴珠鬟。

君家兄弟二俱难。

驰去请观流汗马,钓时休等烂银盘。

明朝吟咏有方干。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一)

懒画娥眉倦整冠。笋苞来点镜中鬟。

承恩容易报恩难。

鬒发未饶青箬笠,素鳞行簇水晶盘。

流觞元自不相干。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