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鬓髯秋景两苍苍,静对茅斋一炷香。
病后身心俱澹泊,老来朋友半凋伤。
峨眉山色侵云直,巫峡滩声入夜长。
犹喜深交有支遁,时时音信到松房。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静谧景象,诗人鬓髯(头发)间杂着秋色,坐在茅草铺就的小屋里,点燃一炷香。病后身心都变得淡泊,到了老年,朋友也所剩无几。外面是峨眉山的颜色直冲云端,巫峡的滩声在夜晚久久回响。
诗人表达了对深交朋友的怀念,这些朋友就像支遁(隐居者)一样,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安慰。尽管身处困境,但仍然能够时常收到他们的声音和信息,就像是到了松林中的房子里一样。
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与宁静,同时又充满了对朋友情谊的珍视和期待。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又不失温馨的情景抒情诗,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豁达。
不详
(五代·前蜀)僧。贯休弟子,申天师门人。工小篆,学李阳冰。又善草书,得张旭笔意,与僧晓高并称。《十国春秋、书史会要》
堂开星斗边,大谏采薇还。
禽隐石中树,月生池上山。
凉风吹咏思,幽语隔禅关。
莫拟归城计,终妨此地闲。
远庵枯叶满,群鹿亦相随。
顶骨生新发,庭松长旧枝。
禅高太白月,行出祖师碑。
乱后潜来此,南人总不知。
异国桑门客,乘杯望斗星。
来朝汉天子,归译竺乾经。
万里洪涛白,三春孤岛青。
到宫方奏对,图像列王庭。
河水流溷溷,山头种荞麦。
两个胡孙门底来,东家阿嫂决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