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其三)

太守供调笑,所悲在古昔。

敬亭与响山,同醉不同室。

形式: 五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太守在节日中宴饮的情景,以及对古代风范的怀念。"太守供调笑",展现了宴会的欢乐氛围,太守与宾客们共享欢愉,但这种欢愉背后却隐藏着对古代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所悲在古昔",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岁月的追忆和感慨。

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敬亭与响山,同醉不同室",敬亭山和响山虽同处一地,却各自独立,如同宴会中的宾客,虽然共享欢宴,但内心的感受却各不相同。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敬亭山和响山分别代表了诗人内心的两个世界,一个可能充满了回忆和向往,另一个则是现实的宴会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风雅生活的怀念,以及在现代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感。在节日的欢庆中,诗人的心灵却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徘徊,寻找着那份超越物质的纯粹快乐。

收录诗词(110)

陈仁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其四)

饮酒不相知,相知安在哉。

传呼君太侈,忘却故人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九日(其五)

萝月转松色,水流无停川。

胸怀忆耆旧,佳句倩谁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九日(其六)

剑戟带霜雪,客星似水间。

歌残席已散,秋叶满空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

九日(其七)

愁人未成眠,明月呼不起。

一雁叫长天,暌孤示如此。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