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毅甫州名五首(其四)

平生知求道,冀保衰朽质。

金阙劳仰望,玉经探秘密。

尝闻造化理,虚静乃不屈。

又闻栖真士,幽处遁荆荜。

深藏虽混同,安养自诚一。

广采与博访,未遇敢怀佚。

诵经期万遍,掩卷复开帙。

才能简思虑,了不见象物。

谁将林泉屦,易取尘土绂。

渠意良有得,吾曹又何失。

爱君气容和,忻乐不在瑟。

得鼎必全神,逢丹可换骨。

方蓬达去路,寰海空白日。

愿开循循诲,灵台非缜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陶所作的《和孔毅甫州名五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平生知求道”,表明诗人一生致力于寻找真理和道义。接着,“金阙劳仰望,玉经探秘密”则描绘了诗人对道家经典著作的深入研究和对道家仙境的向往。

“尝闻造化理,虚静乃不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认为只有通过内心的平静和空无才能真正理解宇宙的奥秘。“又闻栖真士,幽处遁荆荜”则描述了真正的修行者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寻求精神的净化。

“深藏虽混同,安养自诚一”强调了内心的纯净和平静对于修行的重要性。“广采与博访,未遇敢怀佚”表达了诗人广泛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即使没有遇到理想的境界也不轻易放弃。

“诵经期万遍,掩卷复开帙”展现了诗人对道家经典的虔诚诵读和反复研读的态度。“才能简思虑,了不见象物”则说明了通过修炼达到心灵的纯净,不再被外物所困扰。

“谁将林泉屦,易取尘土绂”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林、远离世俗的渴望。“渠意良有得,吾曹又何失”则体现了诗人对自身追求与他人生活状态的思考,认为无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内心得到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爱君气容和,忻乐不在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和内心的和谐与快乐的赞美。“得鼎必全神,逢丹可换骨”暗示了通过修炼可以达到身心的完全净化和重生。“方蓬达去路,寰海空白日”描绘了诗人对自由和无限可能的向往。“愿开循循诲,灵台非缜栗”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指导,让心灵更加清明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和谐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个人内心成长的渴望。

收录诗词(409)

吕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孔毅甫州名五首(其五)

羡君诗格雄,非谓文胜质。

长篇自博雅,短语亦温密。

笔端时一挥,锋利不少屈。

高情寓祥云,幽意及疏荜。

豪纵叹李贺,难以宪度一。

穷愁伤孟郊,不欲怀抱佚。

铺陈黄堂上,一案凡几帙。

先倡乃前辈,形容何以物。

瑁圭施华藻,锦段副朱绂。

测海至千仞,穿杨无一失。

宝器藏巨剑,古声发琼瑟。

凤羽翔德辉,龙种搜骏骨。

嗟予泽畔吟,继唱辄连日。

果榜误收采,小榛齐大栗。

形式: 古风

雪意

凄风向晚来何频,潜与嘉雪为涂津。

重云固结惨不动,六幕莽荡空无尘。

信哉北帝举冬令,肃清万类犹时巡。

人思沾被率土滨,有若渴者欲饮醇。

傥施馀润及芽蘖,寸草亦望繁如茵。

尝闻洛阳纵高卧,抑有郢客歌阳春。

何如酒阵与之敌,却退寒色其威振。

天心安肯靳一洒,化力自可周群伦。

黎明忽见已盈尺,良瑞岂止山溢银。

预知礼年此足贺,十空九室皆斯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苦寒

朔风屡起声驱雷,浓霜不许晨晖开。

天高地远橐籥动,凝然一气从中来。

坤灵至静体坚厚,大罅忽裂如剪裁。

河流迅疾猛如箭,一朝水合铺琼瑰。

山川色势尚惨沮,安恨草木遭衰摧。

群阴交盛固如此,均被和煦何时哉。

传闻西徼有积雪,平地数尺光皑皑。

贼兵夜冻多死者,万众已望穹庐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有感

春秋二百四十年,彗星三见书简编。

当时灾异岂止此,无乃旧史失其传。

咸平距今十八载,数出妖象垂经躔。

圣君忧劳畏天戒,责躬下诏殊恻然。

吏之不良民失职,思得谠谕绳诸愆。

太平日久德泽厚,济济多士追昔贤。

穷幽极远尽闻命,爱君虑国谁敢先。

闻陈药石宜有补,勿谓纶綍为虚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