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山大松歌

盘古氏前生此松,栋材未入唐尧宫。

孙枝早受大夫爵,祖干自匿高人踪。

太古甲子不记忆,曾见十二山初封。

松高一层一千尺,五层已跨山尖峰。

七层拔起势不歇,再长将与天门通。

倒身不瞰根托地,半截纯积烟重重。

仙真来斸茯苓白,鬼物时守虎魄红。

雨夜辄化老龙去,游戏飞到东海东。

归来天晓鳞甲湿,尚带海气青冥濛。

东丹王子藏书日,盘桓几度闲支筇。

耶律相公吟诗处,歌声定杂寒涛中。

医闾万古不改色,古人可惜今难逢。

我今来此喜相值,见所未见惊双瞳。

愿携枕簟卧朝夕,消受谡谡清凉风。

从赤松游意已足,何必十八为三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王柘的《闾山大松歌》描绘了一棵古老的松树,据传是盘古氏所化,历经沧桑却依然挺立。松树未被选入唐尧宫殿,但其子孙枝条却早早获得大夫的荣耀,而主干则隐匿于高人足迹之外。它见证了太古岁月,甚至可能在十二山初封之时就已经存在。松树高耸入云,层层叠嶂,仿佛要直通天门。它的根部扎根大地,半截被烟雾缭绕,神秘莫测。

松树吸引着仙真来采茯苓,鬼怪守护着虎魄般的红艳,雨夜化作老龙飞往东海,又带着海的气息回归,增添了神话色彩。诗人曾在耶律相公吟诗之处听到松涛与潮声交织,感叹这株松树千年如一日,颜色不变,令人惋惜难以再见。诗人遇见这奇松,欣喜不已,希望能日夜相伴,享受其带来的清凉。他认为与赤松为友已足够,无需追求高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松树的非凡气质和历史沉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仰和对超凡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7)

王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驻跸山

万马簇龙旗,征辽此驻师。

军中破阵乐,塞上纪功碑。

兵力雄于昔,山名起自兹。

天威犹想见,弩火克城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落星石

古来名将相,天上应星辰。

到地化为石,当时何许人。

更无光采在,竟与珷玞邻。

五丈原头事,因之感汉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海舶夜望

扬帆行浩浩,良夜净风霾。

海月龙衔出,天霜雁负来。

得偿宗悫愿,祇乏木华才。

叫绝三浮白,秋涛响若雷。

形式: 五言律诗

追和梅树君芦花原韵(其一)

隔岸分明积雪铺,伊人宛在望中孤。

西风八月正萧瑟,渔火一星时有无。

野色暗随烟共暝,秋痕淡到笔难图。

雁声远向平沙起,寒梦苍茫落五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