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按察王佥事除行台察院(其二)

夺去江西一福星,维扬无地著先声。

数千百里人相贺,二十四桥风便清。

祇为外台要精采,更烦辣手大支撑。

劝君放缓骑骢马,怕有人来境上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夺取了江西的福星,维扬城却找不到他的名声。
数千里的地方人们相互庆贺,二十四桥的风也变得清爽。
只因朝廷外台需要他出类拔萃的表现,更加劳烦他大展才能。
我劝你放慢驾驭骢马的步伐,担心有人会赶到边境争夺他的地位。

注释

福星:比喻有才华或能带来好运的人。
维扬:古代扬州的别称。
先声:最初的声誉或杰出的表现。
二十四桥:扬州著名的景点,代指扬州。
辣手:形容手段高明或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
骢马:毛色黑白相间的马。
境上:边境或边疆地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之情,诗人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期许。"夺去江西一福星,维扬无地著先声"两句,运用了夺去福星、无地着声的比喻,表明王佥事除行台察院一职,对于江西地区乃至整个维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希望。"数千百里人相贺,二十四桥风便清",则写出了人们对此变化的普遍欢庆,以及环境因之而变得更加清新。

诗中接着写道"祇为外台要精采,更烦辣手大支撑",表明王佥事除行台察院这一职位,不仅是对外界的重要选择,也是内心的坚定支持。末尾两句"劝君放缓骑骢马,怕有人来境上争"则是在告诫王佥在履新职之时,要适当放慢脚步,避免他人因急躁而生争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与高远志向,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王佥能担起重任、以清廉之心治理江南地区的殷切期望。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挽山居刘侯官(其三)

雪坡仙去又山居,凋谢堪为世道悲。

师鲁仅存遗集在,乐天无限故人思。

追怀把酒论文日,忍读停云对雨诗。

千里有书报埋玉,衔哀莫写泪交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挽山居刘侯官(其二)

赋埒相如轧子云,词场几度策奇勋。

不卑铜绶肯为宰,须是玉堂方著君。

准拟日边行接武,奈何地下要修文。

试将六稿从头读,羞杀时流把砚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挽山居刘侯官(其一)

渥洼生出此骅骝,父子当今第一流。

争道老泉生二秀,最难锦水又三刘。

悫亡明道碑东洛,塾死文公哭婺州。

留得一家书脉在,郎君见说突烟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挽云屋徐侍郎(其二)

雁塔题名墨尚鲜,九州四海此同年。

故人直上青云路,凡俗那能白骨仙。

不善巧图真个拙,祇因方处久些圆。

万钟不博箪瓢乐,有命何如有性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