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六)

深寻两林间,清波贯华屋。

莲社有遗踪,草堂非旧筑。

脩廊馀故刻,好丑杂珉玉。

亦复记经行,深惭后人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行走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首句“深寻两林间”,描绘了诗人深入林间探索的情景,透露出一种探险的趣味和对未知的好奇心。接着,“清波贯华屋”一句,将视线从幽静的森林转向了清澈的水流,流经华丽的房屋,画面由静谧转为生动,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居住环境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

“莲社有遗踪,草堂非旧筑。”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历史,提到了古代文人雅士聚集的莲社遗址以及曾经的草堂,暗示了这里曾是文化与智慧的汇聚之地,如今却已物是人非,流露出一种历史变迁的感慨。

“脩廊馀故刻,好丑杂珉玉。”描述了修长的走廊上残留着古老的雕刻,这些雕刻或精美或粗陋,混杂着各种材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多样性。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描述,也暗含了对艺术价值和审美标准的思考。

最后,“亦复记经行,深惭后人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走过的痕迹被后人记住的欣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谦逊和责任感,认为自己的作品或行为应当值得后来者去阅读和反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自我反省和传承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之美、历史之重以及个人之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七)

行轩复东骛,祠城当晚游。

胡然冠盖集,不尽心期幽。

夜厌百谷喧,旦失千峰稠。

出门有遗恨,回首空绸缪。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八)

山水诚乃奇,云谁究终始。

昙远亦何人,神君岂其鬼。

东西妄采获,诬谄共恢诡。

百世踵谬讹,彝伦日颓圮。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九)

以兹游览富,翻令怀抱伤。

谁哉可告语,举俗昏且狂。

乾坤有真心,日月垂休光。

茫茫宇宙内,此柄孰主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十)

北度石塘桥,西访濂溪宅。

乔木无遗株,虚堂唯四壁。

竦瞻德容睟,跪荐寒流碧。

幸矣有斯人,浑沦再开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