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八十二)

我今有一襦,非罗复非绮。

借问作何色,不红亦不紫。

夏天将作衫,冬天将作被。

冬夏递互用,长年只这是。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我现在有一件短袄,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绸缎。
请问它是什么颜色?既不是红色也不是紫色。
夏天可以当上衣穿,冬天又能当被子盖。
冬夏交替使用,常年如此而已。

注释

我:主语,指说话者。
今:现在。
有:拥有。
一襦:一件短袄。
非:不是。
罗:丝绸。
复:又。
非绮:也不是绸缎。
作:作为。
何色:什么颜色。
红:红色。
紫:紫色。
夏天:夏季。
将:将要。
作衫:做上衣。
冬天:冬季。
作被:做被子。
递互:交替。
用:使用。
长年:常年。
只:仅仅。
是:这样。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件实用而不华丽的衣物,通过对这件衣物颜色和用途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简约而又充满智慧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我今有一襦”直接指出了主题,是一件日常穿着。而“非罗复非绮”则表明这件衣服既不华丽也不奢侈,它只是普通人的日常所需。

接着,“借问作何色,不红亦不紫”透露出诗人对颜色的审慎选择,这件衣物没有鲜艳的颜色,可能是素雅的白色或者淡褐色。它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实用。

“夏天将作衫,冬天将作被”则进一步说明这件衣物的多功能性。在炎热的夏季,它可以作为轻薄的衬衣;在寒冷的冬季,则能转变为保暖的被子。这种设计体现了古人对资源节约利用的智慧。

最后,“冬夏递互用,长年只这是”表达了一种循环使用、长久耐用的生活理念。这件衣物在不同季节反复使用,只有这唯一的一件,显然是诗人对于简单生活方式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一件普通衣物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人民朴素而智慧的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八十三)

白拂栴檀柄,馨香竟日闻。

柔和如卷雾,摇拽似行云。

礼奉宜当暑,高提复去尘。

时时方丈内,将用指迷人。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八十五)

多少般数人,百计求名利。

心贪觅荣华,经营图富贵。

心未片时歇,奔突如烟气。

家眷实团圆,一呼百诺至。

不过七十年,冰消瓦解置。

死了万事休,谁人承后嗣。

水浸泥弹丸,方知无意智。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八十六)

贪人好聚财,恰如枭爱子。

子大而食母,财多还害己。

散之即福生,聚之即祸起。

无财亦无祸,鼓翼青云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诗三百三首(其八十七)

去家一万里,提剑击匈奴。

得利渠即死,失利汝即殂。

渠命既不惜,汝命亦何辜。

教汝百胜术,不贪为上谟。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