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日字

厌剧谢尘喧,酬心趋旷逸。

芳辰霁景浮,疏林照旭日。

灵飙激虚籁,灏气还盈溢。

卉木杂敷荣,川流何荡潏。

清芬吐芙容,苍筠密于织。

幽赏非人间,超忽诣兜率。

憩此丈室中,谁云但容膝。

禅翁抱冲姿,澹然忘得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追求。

首句“厌剧谢尘喧,酬心趋旷逸”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接着,“芳辰霁景浮,疏林照旭日”描绘了清晨阳光透过稀疏树林,洒在大地上的美好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快的氛围。“灵飙激虚籁,灏气还盈溢”则进一步渲染了空气中的清新与活力,仿佛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与和谐。“卉木杂敷荣,川流何荡潏”描述了花草树木繁茂生长,河流奔腾不息的生动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清芬吐芙容,苍筠密于织”以“清芬”、“芙容”、“苍筠”等意象,描绘了花香四溢、竹林密布的美丽场景,赋予了自然景观以诗意的美感。“幽赏非人间,超忽诣兜率”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凡脱俗、远离尘世的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向往。“憩此丈室中,谁云但容膝”则通过描写在小屋中静享自然之美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与满足。“禅翁抱冲姿,澹然忘得失”最后以禅者形象收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以及对得失的淡然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由与超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

尤存(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燕肃山水庵

依稀庐岳高僧舍,彷佛商山隐者家。

我亦抱琴来谷口,白云深处拾松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种竹所

种竹承母命,母没不敢违。

种竹蕃且殖,子心如母时。

忆昔种竹初,一人当一枝。

全活至千百,厚德天所知。

鲜碧淡烟雨,空青映轩墀。

亭亭冰雪容,森森岁寒姿。

别来四五载,竹茂青云齐。

所植既蕃衍,所活恒倍蓰。

维舟武川上,望见青猗猗。

主人许径造,操觚来赋诗。

形式: 古风

和大兄十四夜月

桂老金为粟,蟾孤玉作团。

明朝应更好,此夜不胜寒。

弟妹他乡共,关山几处看。

南飞有乌鹊,未得一枝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柿林新居

喜得携家秀水滨,此乡风物旧相亲。

为农久已知农事,近市还能远市尘。

鹅散墨池迎洗砚,鸥当渔屋看垂纶。

蔬畦药圃终吾老,未必溪花解笑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