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守阯所作的《释奠即事有感》。诗中描绘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神圣,以及对儒家经典的崇敬之情。
首联“垂世功高在六经,祠官八佾舞于庭”,开篇即点明了儒家经典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以及祭祀仪式的隆重与庄严。通过“八佾舞”这一细节,生动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壮观场面。
颔联“致斋三日从先甲,祀典千秋属上丁”,进一步描述了祭祀的准备工作和持续时间之长,体现了对祖先和神明的虔诚与敬畏之心。这里“三日”、“先甲”、“千秋”、“上丁”等词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
颈联“祝版名书皇帝遣,丽牲碑勒史臣铭”,描绘了祭祀过程中皇帝派遣使者致祭的场景,以及祭祀结束后由史官记录祭典的盛况。通过“祝版”、“丽牲”、“碑勒”等词汇,展现了祭祀活动的仪式感和历史的延续性。
尾联“何时义采遵尧录,帝号加封假鲁灵”,表达了诗人对于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提升道德修养的期待与愿景。这里引用“尧录”象征着儒家文化的经典,而“帝号加封假鲁灵”则寓意着希望社会能够更加重视和推崇儒家伦理道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祭祀仪式的描绘,展现了儒家文化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