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盛

朝辞双阙下,暮抵三河宿。

古戍早鸿稀,荒城寒草绿。

上官山吏拜,行县村童逐。

冉冉松间亭,何人伴幽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与情感。首句“朝辞双阙下,暮抵三河宿”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送别的起点与终点,双阙象征着京城的庄严,三河则暗示了友人将前往的地方,两地相隔,一朝一暮的距离中蕴含着离别的哀愁。

接着,“古戍早鸿稀,荒城寒草绿”两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早鸿稀”与“寒草绿”形成鲜明对比,既渲染了旅途的孤寂与凄清,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鸿雁南飞,象征着友人即将踏上旅程,而荒城与绿草则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生机的画面,为离别增添了几分淡淡的希望与安慰。

“上官山吏拜,行县村童逐”描绘了友人上任途中所见的景象,山吏的恭敬与村童的追逐,既体现了地方官民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反映了友人即将担任新职时的期待与喜悦。这一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送别场景更加丰富,情感更为饱满。

最后,“冉冉松间亭,何人伴幽独”以松间亭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旅途中的陪伴与慰藉的渴望。松树常被视为坚韧与永恒的象征,亭子则寓意着停留与思考的空间,这两者结合,既是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关切,也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不仅展现了送别的情境,也蕴含了对友情、离别以及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53)

边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 生卒年:1476 ~1532

相关古诗词

秋郊别意为汝南孟翁补作二首(其一)

驱车循广术,言返故乡县。

晨光一何绮,熹微散秋甸。

宛宛墟曲中,盈盈露华泫。

因之感游寓,物候倏已变。

岂薄骨肉情,遥重桑梓恋。

形式: 古风

秋郊别意为汝南孟翁补作二首(其二)

桑梓在何许,蔼蔼汝南村。

绿丛带长薄,清川映柴门。

言别上春时,当秋始来还。

禾黍一已穫,膴膴见高原。

落日樵牧归,凉风散鸡豚。

登堂见邻叟,呼儿具盘飧。

依依丘中情,款款醉后言。

即尔足为乐,安用乘华轩。

形式: 古风

别刘子二章(其一)

文车驾四牡,迤逦度层阿。

伊人秉朝宪,结绶辞承华。

飞龙御宸极,期运亨以嘉。

甘霖雨九天,皇泽被幽遐。

顾念囹圄子,累累诚可嗟。

宪章苟不渝,歼戮岂在多。

行哉布天惠,庶以和邦家。

形式: 古风

别刘子二章(其二)

昔我二三子,弱冠登皇朝。

并迹协兰芳,联翩振华镳。

朝出长杨苑,日夕憩平皋。

逝矣终遐月,绸缪以逍遥。

顾子迈南江,刘侯踰上郊。

嘉好一乖别,驰光倏飘飖。

临川睇浮云,结思如回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