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若虚下第归湖南

时人会傍高门走,独肯来游翰墨场。

已有哲兄如叔度,定知吾子胜文强。

长淮白浪摇春枕,故国青山接夜航。

乞得功名归遗母,未应深羡绿衣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驹为友人黄若虚落第归乡所作的送别诗。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才华的肯定。

首联“时人会傍高门走,独肯来游翰墨场”,描绘了当时社会上人们追逐权贵、趋炎附势的现象,而友人却能独树一帜,不随波逐流,选择在文学艺术的领域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展现出其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

颔联“已有哲兄如叔度,定知吾子胜文强”,通过将友人与古代贤士叔度相比,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高度赞赏。同时,也暗示了友人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更具备超越文强的卓越才能。

颈联“长淮白浪摇春枕,故国青山接夜航”,运用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友人即将离开繁华的都市,踏上归乡的旅程,长淮的白浪仿佛在轻轻摇动着他的春梦,而故乡的青山则与他即将乘坐的夜航船相连,象征着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尾联“乞得功名归遗母,未应深羡绿衣郎”,表达了友人对母亲的孝顺之情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他愿意放弃世俗的功名,回到家乡陪伴年迈的母亲,这种行为体现了深厚的家庭观念和对亲情的珍视。同时,也暗含了对那些追求绿衣郎(即官职)的世俗之人的不屑,彰显了友人超脱世俗的价值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个性、才华、情感和志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韩驹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421)

韩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 字:子苍
  • 号:牟阳
  • 籍贯: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
  • 生卒年:1080~1135

相关古诗词

馆中直宿书事(其一)

十载名山惯杖藜,清都直宿梦魂疑。

卧闻长乐钟声近,尚忆寒山半夜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馆中直宿书事(其二)

北风吹马袭貂裘,薄雪连云冻未收。

银阙昼开禽鸟白,信知三馆是瀛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走笔谢人送酒

此身投老倦黄埃,傍水柴扉晚自开。

百万愁城攻不破,正须从事斩关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留别馆中诸公

暂谪人间去,群仙莫浪猜。

尘缘吾未断,不是薄蓬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