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送秋》由清代诗人陆谷所作,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悠悠世路总如宾”,以“悠悠”形容时间的漫长与无尽,将世间的道路比作待客的宾客,暗示人生的旅程如同过客一般短暂而匆匆。接着,“愧不因时问去津”一句,诗人自谦地表示在时光的洪流中未能及时寻觅到人生的航向,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迷茫。
“欲挽流云商别意,难教残月当良辰。”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试图挽留飘逸的流云,表达对离别的不舍,但又无奈于残月无法成为美好时刻的象征,暗含着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无奈。
“升沉大块原同幻,点检微生却是真。”这两句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人生,将世间万物的兴衰比作幻象,而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则是真实的。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个体生命的价值与独特性。
最后,“金井碧梧情未断,山中无历信天民。”金井碧梧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即使在离别之际,情感依然未断。而“山中无历信天民”则以自然界的循环不息,比喻人世间的规律与不变,表达了对永恒与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送秋为题,借景抒情,深刻地探讨了时间、生命、情感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