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隐居的画面。首句“何年积盖与山齐”,写出了山岩上树木历经岁月积累,高耸入云,仿佛与山峦相接,展现出自然的壮观和历史的沧桑。次句“树转峰回草径微”,通过曲折的小径和茂密的草木,暗示了路径的幽深和环境的宁静。
第三句“野火裂为方解石”,描绘了山间可能发生的自然变化,野火烧过,石头被分解,显示出大自然的力量与变迁。第四句“秋风不到寄生枝”,进一步强调了隐居之地的偏远,连秋风都难以触及,寄生植物顽强生存,象征着坚韧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谁来树下看云坐,半入人间作燕飞”,诗人想象有人在此静观云卷云舒,自在如燕,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最后一句“箬笠岩前今净社,不须更草《北山移》”,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满意,认为此处已足够清静,无需再效仿古人北山隐居的故事。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山别业的自然风光和隐逸氛围,寓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