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自南都移黄州八月十六日华藏民老渡江见访于定山下院一夕别去以诗送之

大师游华藏,法席雄诸方。

而我因夙缘,数入忧患场。

道眼宜见绝,交情未相忘。

呼舟渡宣化,访我山之阳。

夜榻蒲蒻稳,秋山蕙兰香。

问我当何之,笑指郡守章。

莫言千里殊,共此圆寂光。

脱有云水客,附书及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驹所作的《靖康元年自南都移黄州八月十六日华藏民老渡江见访于定山下院一夕别去以诗送之》。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华藏民老在定山下院相遇、共度一夜后分别的情景。

首句“大师游华藏,法席雄诸方”描绘了华藏民老作为高僧,在佛法传播上有着卓越的影响力。接着,“而我因夙缘,数入忧患场”表达了诗人与华藏民老之间深厚的缘分,以及自己经历过的种种困苦。

“道眼宜见绝,交情未相忘”展现了两人虽历经磨难,但深厚的友情并未因此淡薄。“呼舟渡宣化,访我山之阳”描述了华藏民老乘船前来探访诗人的场景。

“夜榻蒲蒻稳,秋山蕙兰香”描绘了两人共度夜晚的温馨画面,蒲蒻为垫褥,香气扑鼻的秋山与蕙兰,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问我当何之,笑指郡守章”则是华藏民老询问诗人未来的打算,并以轻松的口吻指点方向。

“莫言千里殊,共此圆寂光”表达了即使相隔千里,两人心中都有着共同的信仰和追求。“脱有云水客,附书及沧浪”则寄希望于未来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书信交流,共同探讨佛法。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也体现了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收录诗词(421)

韩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 字:子苍
  • 号:牟阳
  • 籍贯: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
  • 生卒年:1080~1135

相关古诗词

去冬除守历阳未上召还西掖今夏自应天尹移知齐安道由历阳圭老相访奉柬一首

尝闻历阳郡,寺有褒禅山。

及我分竹符,欲往穷跻攀。

驱车发半道,尺一唤我还。

叹息岩下水,何时照衰颜。

复持齐安节,税驾临通阛。

属有行役累,无由叩僧关。

圭公岷峨秀,逸韵超人寰。

携诗远过我,殷勤请加删。

少年意气盛,笑我毛发斑。

夜语不知寝,起看江月弯。

浮生浪扰扰,万法本自闲。

为吏何足论,逝将老榛菅。

买田未及议,我实贫非悭。

奉乞一庵地,往来泉石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二十九日戎服按军城外向仪曹亦至戏赠一首

旌旗杂沓铙鼓鸣,使君小队来郊坰。

旧时视草判花手,今学操剑驱民丁。

逆胡未灭壮士耻,子虽年少有典型。

短衣匹马肯从我,与子北涉单于庭。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陶氏一经堂诗

古来儒术士,岂为胜籯金。

更求紫与青,陋哉徒苦心。

有儿如少翁,但可污儒林。

我歌劝学诗,以为邹鲁针。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逊子生日

闲居识时令,爱此重九名。

况我长头儿,正用兹辰生。

汝性既已刚,汝气又已清。

应须万卷读,勉力为家荣。

俗物非汝喜,壶樽铸新成。

寿汝白玉腴,可服黄金英。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