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

瑟瑟凉波冷接空,恍疑云物画屏中。

一篙海客乘槎水,两桨仙人取箭风。

秋色暗欺荷盖紫,夕阳偷射桂旗红。

长来此地无穷乐,珍重笭箵与钓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泛舟于湖上的宁静而神秘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活动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联“瑟瑟凉波冷接空,恍疑云物画屏中”,开篇即以“瑟瑟”形容波光粼粼的水面,给人以清凉之感;“冷接空”则暗示了水面与天空的交融,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宁静的湖面所包围。接着,“恍疑云物画屏中”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眼前的景致比作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美感。

颔联“一篙海客乘槎水,两桨仙人取箭风”,进一步描绘了泛舟者的活动。海客乘槎,仙人取箭,这些充满神话色彩的元素,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奇幻感,也赋予了整首诗以浪漫主义的气息。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诗人展现了泛舟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

颈联“秋色暗欺荷盖紫,夕阳偷射桂旗红”,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观的变化。秋天的景色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暗欺荷盖紫”描绘了秋风中荷叶逐渐凋零的景象,而“夕阳偷射桂旗红”则捕捉到了夕阳余晖下桂花树上点点红艳的瞬间,两者相互映衬,既表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又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尾联“长来此地无穷乐,珍重笭箵与钓筒”,表达了诗人对泛舟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在这里,“无穷乐”不仅指出了泛舟的乐趣所在,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态度的追求——在繁忙的尘世中寻找一片宁静之地,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充满诗意的泛舟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420)

胡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九九五~一○六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 字:武平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相关古诗词

送王龙图硕赴荆南

南部行台驻万兵,绣衣归路有光荣。

鸣铙虎豹林中避,吹角蛟龙水底惊。

湘树远从湖外出,峡云时向马前生。

主人落笔多风调,应唱新辞遍郢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陈铎归吴兴

六篇高论吐虹霓,报罢扁舟击汰归。

地上麒麟须远到,天边鹰隼且卑飞。

秋来苕下醪醅熟,寒去江头脍缕肥。

莫叹隋和犹未售,玉蟾濡翰待君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寄题雄州宴射亭

北压三关气象雄,主人仍是紫髯翁。

樽前乐按摩诃曲,塞外威生广莫风。

龙向城头吟画角,雁从天末避雕弓。

休论万里封侯事,静胜今为第一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吴江知县陈著作

南望湖山画一屏,松江江水向人清。

何如嵔?聊为活,况是潇湘谩得名。

双桨有时青翰远,两衙无事素琴横。

遥知惠政通和气,乳雉驯鸥自不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