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三首(其三)

牛鞭初动啭新莺,梦觉池塘选胜行。

水镜光中千骑合,山屏影里万艘横。

云从布谷原头过,雨向催诗笔下生。

藻绘升平知有待,阁梅先已赋调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牛年的鞭声初次响起,梦醒后我漫步池塘边寻找美景。
水中倒映着千军万马,山峦的阴影下船只如织。
云彩从布谷鸟飞过的原野上空掠过,雨意在诗人的笔下催生灵感。
描绘太平盛世还需时日,梅花已预示着调和羹汤的佳话即将来临。

注释

牛鞭:指农历新年或牛年的庆祝活动。
新莺:春天的新鸟,这里指新春的到来。
梦觉:睡醒。
池塘选胜:在池塘边欣赏风景。
水镜:比喻水面像镜子一样。
山屏:山的轮廓像屏风。
万艘横:形容船只众多。
布谷:鸟名,春季鸣叫,象征春耕时节。
催诗: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生:产生。
藻绘:比喻描绘或赞美。
升平:太平盛世。
有待:还有待实现。
阁梅:阁楼上的梅花,可能象征早春。
赋调羹:作诗或写文章,这里可能暗示调和羹汤的典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西湖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春时节的生机与活力。首句"牛鞭初动啭新莺"形象地写出春回大地,牛儿开始耕作,新莺鸣叫的场景,充满了田园诗意。"梦觉池塘选胜行"则写诗人梦醒后,被美景唤醒,决定去池塘边漫步欣赏。

"水镜光中千骑合,山屏影里万艘横"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仗,将水面比作镜子,映照出众多游人如骑马般穿梭,山峦倒映在水中,仿佛万艘船只并列,画面壮观而生动。"云从布谷原头过,雨向催诗笔下生"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象,云彩随风掠过原野,雨意即将来临,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最后两句"藻绘升平知有待,阁梅先已赋调羹"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期待,暗示艺术创作服务于社会和谐,梅花的绽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预示着诗人将以诗歌歌颂这美好的时代,调羹寓言文笔优美,寓意深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西湖春景为背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盛世的赞美,体现了宋诗的清新雅致和意境之美。

收录诗词(9)

周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周师厚子。神宗元丰二年进士。调桐城县尉,辞不赴,益究治六经诸子百家之说,悉著论其本旨。游颍昌府,访其舅范纯仁,过洛,见文彦博、司马光,皆见器重。后知南雄州,以言边事忤时相,入党籍,退休于家,学者称为鄞江先生。有文集

  • 字:廉彦
  • 籍贯:明州鄞县

相关古诗词

西湖三首(其二)

使君修禊与民游,十里笙歌水面浮。

动地雄风云外起,截天雌霓雨中收。

登台已有难并乐,击壤宁无寡和忧。

却忆内家新赐火,海棠无数出墙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西湖三首(其一)

晓镜初开淑景明,使君风味一般清。

舟从菡萏林中过,人在鲸鲵背上行。

妙舞屡翻红药燕,清词时啭紫薇莺。

赓歌久矣虚前席,肯向樽前恋曲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郡守彭吏部按视湖亭凡二首(其二)

双虹倒影上檐楹,碧水澄空一镜明。

野草闲花无限趣,短藜幽榜不胜情。

已知风月随人意,聊为湖山载酒行。

却讶锦囊赓梦草,坐令诗兴绕寰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郡守彭吏部按视湖亭凡二首(其一)

使君风味压荆州,每为吾民乐更忧。

锦里篇章推唱首,浣溪光景促遨头。

行春预约花攲帽,把酒方欣雪点裘。

岳史年来惭吏隐,扳舆时得从公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