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皇帝玄烨所作的《咏史四首》中的第三首,主题为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历史事件的反思。
诗中首先提到“轩皇访后牧”,可能是指黄帝时期,黄帝曾派遣使者寻找贤能之士,这里的“后牧”可能象征着贤能之士。接着,“相道光璿枢”可能指的是黄帝在找到贤能之士后,通过他们的智慧和能力来治理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
“精诚契冥漠,在古岂有诬”表达了对贤能之士忠诚和智慧的认可,认为他们的心志与天地相通,他们的行为在古代绝非虚构。
“巍巍兴王佐,竟与梦寐符”赞扬了贤能之士在国家治理中的巨大贡献,他们的功绩与梦想相符,如同神话一般伟大。
“天意靖殷邦,岂为荣一夫”则从另一个角度讨论了历史事件,指出天意让殷朝安定,不是为了荣耀某一个人,强调了集体的力量和天命的安排。
最后,“缅彼耕莘叟,后有版筑徒。试观说命篇,典则追三谟”提到了古代的耕莘老人和版筑者,以及《说命篇》这样的经典文献,表明历史上的这些人物和作品都是值得后人学习和追忆的宝贵财富,它们遵循了古代的典章制度,体现了治国理政的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赞美与反思,展现了对古代智慧和道德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