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的《和答喻扬庵郡公五首(其四)》。诗中描绘了诗人卜居之地的真实与超然,以及面对世俗猜疑时的坦荡与自信。
首句“卜筑真成戏”,诗人以戏谑之语表达了对选址居住的轻松态度,暗示了对生活选择的自由与随性。接着,“幽栖任俗猜”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偏好,以及对世俗眼光的不屑一顾,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情怀。
“登临屈冠盖,光彩动蒿莱”两句,通过对比高官显贵与普通草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非凡与独特,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豪与自信的情感。这里,“屈”字生动地描绘了高官显贵在诗人面前的渺小,而“光彩动蒿莱”则突出了诗人所在之处的非凡魅力,仿佛连普通的草木都因此而生辉。
“自愧盘飧薄,能将怀抱开”两句,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自述,表示自己虽然物质条件简朴,但内心却能保持开放与豁达。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最后,“迂疏或不弃,乘兴肯重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可能的邀请或访问持开放态度,同时也暗示了他愿意再次回到这片让他感到舒适与自在的土地上。这种对未来可能性的期待,以及对当前生活的满足,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豁达的情怀以及对生活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