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樾轩

开轩在独园,绕屋得清樾。

不知何年树,殆为今日设。

窗扉落林影,时复乱风月。

喧声了不闻,幽哢极可悦。

玉溪僧所庐,无似许明洁。

颇疑三昧手,断取从二浙。

禅房花木深,此语信佳绝。

何以落其成,炉薰荐茗雪。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在独园中打开窗户,四周环绕着清幽的树荫。
不知道这棵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仿佛特意为了今天的我而存在。
窗户投下树林的光影,时常与风月相映成趣。
外面的喧嚣声完全听不到,只有鸟儿的幽鸣声让人感到非常愉悦。
这就像玉溪僧人的居所,没有比这里更明亮洁净的了。
我怀疑这是出自高人之手,只取自浙江的美景。
禅房被花木深深掩映,这句话真是妙不可言。
为何能成就这样的美景?只因炉火上烹煮着如雪的茗茶。

注释

开轩:打开窗户。
独园:独立的小园子。
清樾:清幽的树荫。
殆:大概。
今日设:为今天准备的。
窗扉:窗户。
乱风月:与风月交错。
喧声:嘈杂的声音。
幽哢:鸟儿的鸣叫声。
玉溪僧所庐:玉溪僧人的住所。
明洁:明亮洁净。
三昧手:高手技艺。
二浙:浙江的美景。
禅房花木深:禅房被花木深深掩映。
落其成:成就这样的美景。
炉薰:炉火上的香气。
荐茗雪:烹煮如雪的茗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清樾轩》,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园林中开轩赏景的闲适心情。"开轩在独园,绕屋得清樾",诗人打开窗户,置身于宁静的私人花园,四周环绕着清幽的树荫,仿佛特意为他今日的到来而设。"窗扉落林影,时复乱风月",透过窗户,斑驳的树影与风月交相辉映,增添了室内的自然情趣。

诗人感叹这里的环境之美,认为即使是玉溪僧人的居所,也难以比拟这明净雅致的氛围。他甚至怀疑这是出自高人之手,精心挑选自浙江的美景。"禅房花木深,此语信佳绝",他借用"禅房花木深"的典故,赞美这里的静谧和深邃,认为这样的描述真是绝妙无比。

最后,诗人以"何以落其成,炉薰荐茗雪"收尾,表达了对这种清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品茗赏雪,享受片刻的安宁。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盛夏东轩偶成五首(其五)

涧蒲上九节,不受尘土姿。

清泉自澡洁,白石相因依。

种蕉水中央,佳处略似之。

谁能后彫赏,惟有岁寒知。

形式: 古风

盛夏东轩偶成五首(其四)

因病不举酒,况当朱明天。

客至但茗碗,谈诗复谈禅。

甘寒百尺井,旧日陆子泉。

安得僧舍雪,霏微湿茶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盛夏东轩偶成五首(其三)

松风夏逾清,竹日午更净。

萧然松竹间,得此林壑性。

异哉今日暑,无复有晨暝。

疲薾安所逃,茅斋入僧定。

形式: 古风

盛夏东轩偶成五首(其二)

携簟入深竹,脱巾挂低枝。

无令儿辈觉,更恐俗客知。

清风何故来,口咏渊明诗。

凉冷似太过,还从径中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