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宿灵隐寺僧楼

北峰云接南峰雨。冷泉亭畔幽人语。

远火动疑灯,松桥度夜僧。石根喧暗瀑。

似隔濛濛竹。莫道古潭空。深藏摩顶龙。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鉴赏

这首《菩萨蛮·宿灵隐寺僧楼》由清代诗人杨夔生所作,描绘了灵隐寺僧楼夜晚的静谧与神秘氛围。

首句“北峰云接南峰雨”以自然景象开篇,北峰之上的云彩与南峰之下的雨水相连,营造出一种山间雨雾缭绕的意境。接着,“冷泉亭畔幽人语”将视线引向冷泉亭边,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一丝幽静的交谈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远火动疑灯,松桥度夜僧”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远处的灯火闪烁,让人误以为是点点星光或是远处的灯火,而松桥上夜行的僧人,更添了几分禅意与孤独感。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展现了夜晚灵隐寺的静谧与庄严。

“石根喧暗瀑,似隔濛濛竹”则将焦点转向了石缝中的瀑布,虽然在黑暗中难以看清,但其声音却清晰可闻,仿佛隔着一层薄雾的竹林,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最后,“莫道古潭空,深藏摩顶龙”以古潭为背景,暗示着其中可能隐藏着神秘的力量或生物,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奇幻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隐寺僧楼夜晚的景色,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了禅宗的深邃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0)

杨夔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湘春夜月.观灵武陆氏所藏仇十洲临李龙眠白描《龙女牧羊图》

听琤瑽,湘灵鼓瑟初终。

又早罗袜轻钩,小谪出珠宫。

一点君山月落,盼泾阳霞色,红透天东。

只千群羖䍽,驱来浩渺,羞说耕龙。

冰簪敲断,殢人娇怨,直恁惺忪。

细认沙头,斑竹有、几丝酸泪,添染愁红。

帛书系未,似羁臣、数遍征鸿。

潮又远,觅龙堂何处极空,摇碧谁讯槎风。

形式: 词牌: 湘春夜月

玲珑四犯.登德清玉尘峰浮远楼

叠巇砌蓝,峭岑镵碧,飞楼缥缈云路。

浩歌携谢屐,远蹑卢敖步。危楯玲珑漫抚。

倚高寒、鬓丝千缕。

半壁晴湍,数峰苍石,霞杪画秋树。

空翠冷,沾衣屦,乍泠泠松籁,如听风雨。

雁边秋去远,天澹长烟暮。

乾坤静里堪舒啸,又打起、清时钟鼓。悄延伫。

眺绿野,几家桑苧。

形式: 词牌: 玲珑四犯

八声甘州.癸亥七月既望,夜景冥郁,略无尘秽,同袁兰村登江亭

趋夕阳筇笠果幽寻,莫负好旗亭。

引平泉花竹,生香不断,著处秋痕。

罨画半奁凉瞑,鱼梦聚芦根。

旧日题红地,活水流云。

人与西风是客,载荷筒酒苦,重款青尊。

渐苧衣疏索,霜黯拾蓬萤。

怅韦郎、清愁似织,换秋眉,新绿与山分。

沈吟久,一星窥塔,红树斜门。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琵琶仙.陶凫芗先生嘱题《客舫填词图》

流水涓涓,正极目、一片暮愁空阔。

轻约小艇如凫,呼云度环碧。

知多少、吟莺心事,奈过了、翠阴时节。

枫外题红,莼边采绿,浑是秋色。

更转眼、树老江潭,叹客里、匆匆记游历。

惆怅满襟幽恨,付蘋洲渔笛。

人自远、汀芦做暝,渐凉光、移上苔石。

想见清夜推篷,暗灯明雪。

形式: 词牌: 琵琶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