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思量未到雪峰时,爱把浮生取次疑。

及至法门非法法,到头无我亦无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自述》由唐代僧人义存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与佛法的深刻洞察。

首句“思量未到雪峰时”,诗人以“雪峰”象征高远的境界或深刻的真理,暗示在未达到这一高度之前,人们往往对生命和宇宙的真相产生疑惑和误解。这里的“思量”不仅指思考,更蕴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追寻。

次句“爱把浮生取次疑”,“浮生”即短暂而虚幻的人生,“取次”意为随意、轻率。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迷茫与困惑,认为人们往往在没有深入理解生命本质的情况下,就轻易地对生活产生怀疑和不满。

后两句“及至法门非法法,到头无我亦无师”,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他指出,当人们真正踏入佛法的大门(“法门”)时,会发现所谓的“法”并非固定不变的规则或教条,而是灵活多变、适应不同情境的智慧。真正的佛法,不在于外在的形式或师承,而在于内心的觉悟与实践。在这里,“无我”意味着超越个人的自我中心,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无师”则强调了个人内在的觉醒,无需依赖外在的导师或权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达到真理的彼岸。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佛法乃至宇宙真理的深刻体悟,以及对个体内心觉醒的呼唤。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哲学探讨。

收录诗词(43)

义存(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僧堂前梁

今朝不保明朝,常作千载遮头。

形式: 押[尤]韵

和双峰偈

非但抛僧去,云岭不相关。

虚空无隔碍,放旷任纵横。

神光迥物外,岂非秋月明。

禅子出身处,雷罢不停声。

形式: 偈颂

雪山养得一条蛇,寄著南山意如何?

不是寻常毒恶物,参玄须得会先陁。

形式: 偈颂 押[歌]韵

和晖和尚颂

劝君崄处好看蛇,冲著临时争奈何。

欲得安身觅负物,向南看北正先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