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六和塔作

初地诣坚固,信心登窣堵。

二谛此俱融,空色本无所。

三明真净域,可以泯今古。

四天垂宝网,落落闻铃语。

五云糺扶盖,拥护龙象旅。

六鳌永负戴,万劫奠江溆。

七宝胜庄严,如是瓣香炷。

层层标实诠,历历凭證取。

江山识重巡,欢喜生八部。

飏以细细风,霏以纤纤雨。

造极朱栏扶,旷览供仰俯。

于已可忘忧,于民那忘苦。

回首礼释迦,徒羡曾何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六和塔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从“初地”到“六鳌”,诗人依次阐述了佛教中的多个重要概念,如初信、二谛、三明、四天、五云、六鳌等,展现了佛教思想的层次性和丰富性。

“初地诣坚固,信心登窣堵。” 开篇即点明了信仰的重要性,只有坚定的信心才能攀登至佛教的圣殿。接着,“二谛此俱融,空色本无所。” 表达了佛教中“空”与“色”的双重真理观,认为世间万物皆为空相,无固定实体,但又非完全虚无。

“三明真净域,可以泯今古。” 进一步阐述了佛教的智慧境界,认为真正的清净之地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所在。随后,“四天垂宝网,落落闻铃语。” 描述了佛教中的宇宙观,将世界比作宝网,而铃声则象征着佛法的传播与觉醒。

“五云糺扶盖,拥护龙象旅。” 通过五彩祥云的比喻,表达了佛教对众生的庇护与引导,如同龙象般强大而慈悲。最后,“六鳌永负戴,万劫奠江溆。” 以六鳌背负大地的传说,象征着佛教对世界的承载与支撑,无论经历多少劫难,都能稳固不动。

整首诗在描述自然景观的同时,巧妙融入了佛教哲学,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深邃思想的领悟与赞美。结尾“于已可忘忧,于民那忘苦。” 表达了诗人希望佛法能为个人带来解脱,也为普罗大众带来慰藉的心愿。最后“回首礼释迦,徒羡曾何补。” 则流露出对佛陀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自身修为有限的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一次对佛教智慧的探索与颂扬,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中游云栖即景杂咏四首(其一)

江干缓辔度烟丝,烟外青山到始知。

为是明当发归棹,净招提欲小栖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雨中游云栖即景杂咏四首(其二)

云栖昨未传清跸,乍忆重教跋马行。

雨笠风蓑出农父,胼胝怜彼趁春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雨中游云栖即景杂咏四首(其三)

飘来钟是上方音,四柱虚亭过洗心。

尚恐尘心洗不了,海龙助与一天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雨中游云栖即景杂咏四首(其四)

三间虚榭碧云丛,淅沥烟梢飒沓风。

息虑真教诸品净,那论今昔异和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