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般解,笔写石镌处处卖。
不将一字与人依,露迥迥兮赤洒洒。
这首诗描绘的是对石头和尚及其草庵的独特赞颂。"万般解"暗示和尚深谙世间万象,而"笔写石镌处处卖"则形象地描绘他可能以石刻艺术来传播佛法,或将智慧刻在石头上供人领悟。"不将一字与人依"表达了和尚独立自主的精神,不愿依赖他人,强调自我修行的重要性。最后两句"露迥迥兮赤洒洒"运用了意象,可能是形容月光下的石头显得清晰明亮,也象征着和尚的智慧如同明月般照耀人心,清朗无尘。整体上,这首诗赞美了和尚的智慧和独立精神,以及他的艺术才华在传播佛法中的独特作用。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庵虽小,寂寂寥寥勿边表。
于中独有一天真,透色融声常皎皎。
只要教君长不昧,触目无边无对待。
行住坐卧是谁来,提却蔓菁觅菘菜。
遇祖师,不契玄机道愈疏。
灵知不是目前法,目前无法可名模。
此时山僧都不会,犹若太虚无内外。
临时应化即非真,□取驰求还自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