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二首(其二)

石枕绳床夏簟藤,慢肤终日厌歊蒸。

梦飞楚泽三千里,人在秦楼十二层。

松顶露凉时警鹤,山房泉冷独输僧。

人间膏火鏖城市,世外清凉胜饮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酷暑中寻求清凉之境的体验。首句“石枕绳床夏簟藤”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夏日避暑的场景,石枕、绳床和夏簟(竹席)都是古人常用的避暑寝具,而藤制则增添了自然与凉爽的气息。接下来的“慢肤终日厌歊蒸”表达了在炎炎夏日中皮肤对热气的厌倦,通过“歊蒸”一词生动地展现了夏日的闷热感。

“梦飞楚泽三千里,人在秦楼十二层”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现实中的酷热与梦境中的清凉进行对比,通过“梦飞”与“人在”的不同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清凉世界的向往。楚泽与秦楼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

“松顶露凉时警鹤,山房泉冷独输僧”描绘了一幅山间清晨的宁静画面,松树顶上的露珠在晨光中闪烁,仿佛是大自然的清凉馈赠,而远处山房中流淌的泉水为僧人带来了清凉。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僧侣生活的清静与超脱。

最后,“人间膏火鏖城市,世外清凉胜饮冰”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将城市的炎热与世外的清凉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城市中的炎热如同燃烧的油脂,而世外的清凉则比冰块更令人感到舒爽。这一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城市生活的一种反思,以及对心灵深处平静与清凉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酷暑中寻求清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棕扇

犀甲龙鳞倚半空,抱归掌握自清风。

山精附木须髯古,回禄煽炎尾鬣红。

何处青蝇千里外,向来白羽一挥中。

水边石上应须此,乞与文园病肺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三台怀古

人道奸雄君似鬼,奸雄我道鬼输君。

身犹北面魏基建,骨入西陵汉鼎分。

贪与卯金成舜禹,不知典午笑桓文。

清漳不洗前朝恶,日绕三台送夕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寄王学士

寄语雪溪王处士,年来多病复何如。

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

李白一杯人月影,郑虔三绝画诗书。

情知不得文章力,乞与黄华作隐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登友云亭

友云飞观郁崔嵬,落木萧萧听者哀。

九日朱弦和雁断,开年黄菊费诗催。

淮天雨露橙千里,梁地风烟酒一杯。

此日此生人共醉,明年重健与谁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