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行

采桑东陌头,日出红光流。

采桑南陌头,和风满桑钩。

采桑西陌头,日落乌飕飕。

采桑北陌头,明月照歌楼。

携篮敢惮远,手胝足成趼。

蚕饥恐归迟,一日三四返。

昨朝蚕三眠,灯前微合眼。

梦中见征夫,短衣供筑版。

庭树啼霜鸦,梦回自天涯。

小姑报蚕起,蓬鬓忙梳爬。

相望万馀里,那敢兴怨嗟。

出门还采叶,细雨湿桐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采桑行》描绘了古代女子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情感色彩。

首先,诗人以“采桑”为主题,通过“东陌”、“南陌”、“西陌”、“北陌”的变换,展现了采桑女们忙碌的身影。从“日出红光流”到“日落乌飕飕”,再到“明月照歌楼”,时间的流转与自然景色的变化,不仅勾勒出一天中的不同场景,也暗示了采桑女们从早到晚的辛勤劳作。

“携篮敢惮远,手胝足成趼。”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采桑女们不畏路途遥远,辛勤劳动的情景。她们的手因长时间劳作而长满了老茧,脚也因为频繁行走而变得粗糙,体现了她们为了生计付出的巨大努力。

“蚕饥恐归迟,一日三四返。”蚕是古代农耕社会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采桑女们时刻关注着蚕的生长需求,生怕耽误了喂食的时间。她们一天内多次往返于田间与家中,展现了对蚕的细心照料与对家庭的责任感。

接下来,“昨朝蚕三眠,灯前微合眼。”描述了采桑女们在夜晚为蚕准备食物的场景,即使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她们仍然不忘照顾蚕的需求,体现了她们对生活的坚韧与对未来的希望。

“梦中见征夫,短衣供筑版。”这句诗描绘了采桑女们在梦中思念远方征战的丈夫,表达了她们对家人的深切挂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庭树啼霜鸦,梦回自天涯。”清晨,庭院中的树木传来霜鸦的啼鸣,仿佛将采桑女们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地方。而“小姑报蚕起,蓬鬓忙梳爬。”则展现了她们在忙碌中仍不忘提醒家人照顾蚕的细节,体现了家庭间的相互支持与关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活哲理。

收录诗词(556)

李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甫。不乐仕进,居于吴兴三汇之交,年登耄期。效元白歌诗,有《剪绡集》等

  • 字:和父
  • 号:雪林
  • 籍贯:宋平江府吴江

相关古诗词

吊魏屿川

寓形大块内,变灭如风埃。

依依孤兰姿,不上黄金台。

客死古岂无,君死犹蒿莱。

方君初病时,秋自京都回。

空斋数相见,书案皆寒灰。

对饭不能吃,买药亲炮煨。

气劣面如削,高说尚雄瑰。

破衾裹羸骨,今在古庙隈。

俛仰视所亲,旅榇惟霜苔。

何人置肴豆,何人陈酒杯。

故乡那得返,义冢将就培。

我成薤歌声,君闻宁不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八月三十日小园桂香清甚招同僚吟赏忆刘判官叶令君

日出理簿书,夜常秉烛归。

不知花开谢,间关园鸟啼。

朅来巾峰下,三度著秋衣。

丹桂立西风,明年开向谁。

俗吏痴已甚,骚人貌难追。

坐中金兰契,萧爽芙蓉姿。

酒漓饮不醉,取欢在琴诗。

村落有贫民,拦道诉寒饥。

官涂一笑过,念此令人悲。

贤哉二大夫,露宿东西溪。

形式: 古风

古赠别三首(其一)

抚我膝上琴,酌君杯中酒。

惟琴乃正声,惟酒是醇酎。

芳年如惊飙,愿介斯文寿。

结交非悠悠,所贵在耐久。

形式: 古风

古赠别三首(其二)

今君远行迈,黄叶辞故林。

驱车背寒日,何能写冲襟。

勿叹儒服弊,去为尘土侵。

白云在空谷,岁晚毋遐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