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这村僧,无明大。少柔和,多褊隘。爱骂人,舌头快。
受佛荫,破佛戒。不精进,常懈怠。谤般若,弥天罪。
入地狱,永不悔。闻者憎,见者怪。搅丛林,尤叵耐。
虚销信施三十年,异世出头偿夙债。
就中只有一处长,解道鸡屿洋无盖。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作品《妙道禅人求赞》。诗中以辛辣的讽刺笔触描绘了一位名叫妙道的村僧形象,他性格粗鲁、偏狭,喜欢恶语伤人,虽然享受着佛法的庇护,却违背了佛教戒律。他的修行懒散,不专心精进,反而诽谤智慧,犯下严重罪行。这样的行为注定会遭受报应,陷入地狱且毫无悔改之意。他的言行不仅令闻者憎恶,也让见到他的人感到惊异,他在丛林中的存在成了一个难以忍受的麻烦。尽管他耗费了三十年的信施,但最终还是要在来世偿还过去的罪孽。然而,诗人也指出,妙道禅人至少在一点上有所长处,那就是他知道鸡屿洋(可能是指某个地方名)没有覆盖,显示出他对某些事物的独特见解。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僧人品性的尖锐批评,同时也寓含了对佛教因果报应观念的强调。
不详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这汉没量罪过,不合引惹措大。
被渠笑里藏刀,杀却吾祖达磨。
不知有底冤雠,一向兴灾作祸,杲上座诺,惺惺著,莫教话堕。
不于三界现身意,棹举何如愦愦时。
寄语轩中燕坐者,好看新月下前溪。
通身一具金锁骨,堪与人天为规则。
要识临济小厮儿,便是当年白拈贼。
真兮妄兮两孤,作对待兮偏枯。
水凌虚而风静兮月非无,即妄即真兮毒药与醍醐。
到此谁人识得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