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功盛德诗(其四)猗欤

猗欤道真,厥心希微。

我则道之,万物纷错,我摄之以无为。

股肱良矣,心膂则奇。荡荡妙用,民莫之知。

既绥寰中,亦静四夷。承休垂裕,维君维师。

雍雍和声,召彼协气。散为丰年,凝为嘉瑞。

三脊之茅,四海之美,惟帝王是致。

岩岩太山,升于天中。鸾舆戾止,玉检金封。

汾脽千里,亲飞六龙。上下昭报,神明以通。

在昔图书,出于河洛。有龙有龟,前圣之作。

惟天无亲,德侔斯格。我躬受之,宝符神筴。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啊,大道真实,其心意深微。
我遵循大道,万物纷繁交错,我以无为之心驾驭。
辅佐者贤良,核心人物更是奇特。浩荡的奇妙作用,百姓难以理解。
既安抚天下,又使四方安宁。接受恩泽,既是君也是师。
和谐的声音召唤,汇聚吉祥之气。化作丰收,凝聚为吉祥的预兆。
帝王之居,汇聚天下之美,唯有王者能得。
巍峨泰山,直入云霄。龙车停驻,玉玺金印封存。
汾河之滨,六龙亲临。上下呼应,神明之道畅通。
古代的智慧,源于河洛。龙龟象征,是先圣的创举。
天无私亲,德行相等才能匹配。我亲身承受,持有神圣的宝符和策书。

注释

猗欤:赞美词。
道真:大道的真实。
厥心:他的心。
希微:深微难测。
摄之:驾驭。
无为:顺应自然。
股肱:辅佐者。
心膂:核心人物。
荡荡:广大。
妙用:奇妙的作用。
汾脽:汾河之滨。
六龙:天子的车驾。
宝符神筴:神圣的宝符和策书。

鉴赏

这首诗歌颂了帝王的德行与神功,表达了一种崇高无上的权力和德治理念。开篇“猗欤道真,厥心希微”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难以捉摸的境界,显示诗人对帝王之德的敬仰与神秘感。“我则道之,万物纷错,我摄之以无为”则表明了帝王通过无为而治理天下的智慧和能力,这种“无为”的理念源自老子《道德经》,强调顺应自然,不做无谓之干预。

接下来的“股肱良矣,心膂则奇。荡荡妙用,民莫之知”进一步描绘了帝王内在的美好与外在的功效,这种功效是深远而又不为人知的。“既绥寰中,亦静四夷”则显示出帝王的德行能够使国家安宁,四方稳定。紧接着“承休垂裕,维君维师”表达了帝王作为君主与教师的双重角色,为民造福。

随后的“雍雍和声,召彼协气。散为丰年,凝为嘉瑞”描绘了一种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这种景象能够带来丰收与吉祥。“三脊之茅,四海之美,惟帝王是致”则强调了帝王所达到的境界,是其他人无法企及的。

“岩岩太山,升于天中。鸾舆戾止,玉检金封”中的意象雄浑,显示出帝王德行如同高耸入云的泰山,其威仪和权力如同神灵一般。“汾脽千里,亲飞六龙”则通过对帝王驾驭龙凤、翱翔九天的描写,增添了超自然的壮丽色彩。

最后,“上下昭报,神明以通。在昔图书,出于河洛。有龙有龟,前圣之作”表达了帝王德行的传承与永恒,以及这种德行如何通过古籍和圣贤的智慧得以流传。“惟天无亲,德侔斯格。我躬受之,宝符神筴”则是对帝王德行的一种总结,强调了帝王的德行如同上天一般,不偏不倚,同时也表明了诗人自己对于这种德行的接受与尊崇。

整首诗通过对帝王德行的赞美和描绘,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君主形象,以及诗人对这种理想的追求和敬仰。

收录诗词(382)

华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兼山阁雨中

两山相接雨冥冥,四牖东西万木青。

面似冻梨头似雪,后生谁与属遗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其四)

出异归同禹与颜,未分黄阁与青山。

事机爽忽秋毫上,聊验天心语默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其三)

阖辟天机未始休,袗衣胝足两何求。

巍巍只为苍生事,彼美何尝与九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其二)

道大宁容小不同,颛愚何敢与机通。

井疆师律三王事,请议成功器业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