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秋夜

风动黄花影乱。月上纱窗一半。

夜坐觉寒生,烛尽香残梦断。人倦。人倦。

怕听哀鸿啼怨。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鉴赏

这首《如梦令·秋夜》由清代诗人邓繁桢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

首先,“风动黄花影乱”一句,以动态的风与静态的黄花形成对比,风动使得黄花的影子在地面上跳跃不定,营造出一种秋风萧瑟的氛围。黄花在这里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衰败,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接着,“月上纱窗一半”,月亮悄悄爬上了半开的纱窗,月光透过纱窗洒在室内,既照亮了部分空间,也留下了一片朦胧与神秘。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月色之美,也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深邃。

“夜坐觉寒生,烛尽香残梦断。”描述了主人公在夜晚独坐的感受。随着夜的深入,寒意渐渐袭来,蜡烛燃尽,香气消散,梦境也随之破碎。这里通过“寒生”、“烛尽”、“香残”、“梦断”等词语,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人倦。人倦。怕听哀鸿啼怨。”表达了人物内心的疲惫与孤独。在这样的夜晚,听到远处哀鸿的啼鸣,更增添了内心的愁绪与哀伤。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综上所述,《如梦令·秋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与哲思的秋夜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时间、人生等主题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7)

邓繁桢(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如梦令.初春

陌上绿杨如旧。人共梅花俱瘦。

病起已无聊,又是困人时候。长昼。长昼。

风送隔帘香透。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点绛唇.春暮

绿渐成阴,春光九十都虚度。落红如雨。

阵阵随风去。蝶少蜂稀,紫燕频频语。春何处。

恼人情绪。青草斜阳路。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

妾命如斯,妾心如醉愁如寄。问愁不语。

愁到何时去。十载惊魂,愁也知何许。心碎矣。

可怜梦里。清泪浑如雨。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闺怨

螺髻慵梳,双眉镇日为谁扫。离怀未了。

羞听莺声小。谱就新词,又合阳关调。春光少。

愁肠暗抱。辜负红颜老。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