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启南与余约游金陵而先余至又先余归尝闻余谈义兴山水之胜故舍大江与丹阳而不事竟取道于兹将审余之说也因诗以送之

草绿莺啼淮水流,柳花如雪暗行舟。

来期自信成先后,为客那堪有去留。

此地片时还独住,他山佳处已曾游。

东归若遇乡人问,春尽乘潮下石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沈启南游金陵的叙述与感慨,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草绿莺啼淮水流,柳花如雪暗行舟”,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江南水乡的画卷:绿草茵茵,黄莺啼鸣,淮河水缓缓流淌,柳絮如雪花般飘落,遮蔽了行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颔联“来期自信成先后,为客那堪有去留”,表达了诗人对沈启南行程的关切与祝福。虽然相聚的时间有限,但彼此之间的信任与理解让分别变得不那么难舍,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颈联“此地片时还独住,他山佳处已曾游”,通过对比,突出了沈启南对不同地方美景的探索与欣赏。在短暂的时间里独自停留,却已经游历过其他风景优美的地方,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尾联“东归若遇乡人问,春尽乘潮下石头”,展望未来,诗人设想沈启南东归时的情景,如果遇到家乡的人询问,他将会如何回答。这既是对沈启南旅程的关心,也是对友情延续的一种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吴元玉招赏牡丹以无都扶图呼为韵

洛阳花事久应无,胜赏今逢在旧都。

春色祗缘人自惜,衰颜还藉酒相扶。

时无永叔谁重谱,座有徐熙合写图。

夜静更持红烛看,满庭如昼鸟惊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游灵谷寺

缓辔吟行紫禁中,杂花千树映禅宫。

山藏灵谷声疑应,水出皇陵势自东。

池上泛杯脩故事,松间扫石坐清风。

老僧延客无他语,只数前朝有志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登狮子山游卢龙观

玉辇宸游事已遥,尚遗台观在山椒。

长江自古为天堑,王气于今属圣朝。

四海乂安兵久息,千年豪杰恨应消。

徘徊忽动西游兴,欲借东风驾晚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登甘露寺多景楼

满目山川又独来,白头怀抱易兴哀。

郡城宜此开江嶂,佛殿何缘化劫灰。

万里中原劳怅望,千年鸣鹤自飞回。

东浮西泛无穷舰,总被潮声日夜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