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少宗伯杨先生考满赴京

堂堂建安公,四朝蔼嘉绩。

公姓何振振,振振岂天锡。

渊源良有开,才华况无敌。

一举凌天衢,未脱劬书癖。

藻鉴清秋悬,全牛片时析。

几微慎周防,中外屡扬历。

留都礼乐存,遗文赖参绎。

声色初不烦,神人乃胥怿。

兹当述职期,凉风满襟掖。

离亭一杯酒,永怀自今夕。

台省须仁贤,如闻有虚席。

文旆倘重来,慰我长亲炙。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为明代罗钦顺所作《送少宗伯杨先生考满赴京》。诗人以“堂堂建安公”起笔,赞美杨先生在四朝的卓越功绩,彰显其家族的荣耀与天赋。接着,诗人描绘杨先生的才华横溢,一举成名,虽勤于读书,却能洞察秋毫,剖析事物如解全牛。他谨慎周密,内外兼修,使留都的礼乐得以保存,遗文也值得深入研究。诗人认为杨先生的德行与才华,不仅令人敬仰,更让神人喜悦。

诗中提到杨先生即将赴京述职,凉风满襟掖,预示着离别的氛围。在离亭相送之际,诗人以一杯酒寄托对杨先生的怀念之情,希望他能平安归来。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杨先生的期待,希望他在台省任职时能成为一位仁贤之士,若有机会再次相见,定能感受到他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赞扬了杨先生的个人成就与品德,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510)

罗钦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守拙为丹阳贺环赋

饥餐高原粟,渴饮下泉水。

菽粟水火如,时时散邻里。

公家别有输,为义良亦伟。

峨峨乌纱帽,见者胥仰止。

三径以藏身,一经以教子。

有子复何忧,万事渠能理。

游心濂溪赋,真可没吾齿。

袖手公输傍,无由血吾指。

名途多疾足,利路䍐徐轨。

独倚一株看,劳劳竟谁使。

形式: 古风

九日陪吴白楼陈苇川王阳明汪双溪登蒋山得依字

佳辰不可负,文会何当稀。

聊携一壶酒,相与登翠微。

园陵郁佳气,古庙豁重扉。

阴云坐来敛,草露亦已晞。

游目极千里,凉风正吹衣。

翩翩南来雁,远避风霜威。

南土人尚馁,何由尔皆肥。

长林移晚席,澄湖凝夕晖。

同为醉乡客,各咏新篇归。

天运靡留处,人事多乖违。

真乐在三益,所愿长相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封淑人卞氏挽章

樛木阴正繁,采蘋人已远。

空馀桃李花,不辨春深浅。

忆昔菟裘成,君子悬舆返。

久劳欣共逸,相对日三饭。

杂佩出房清,朱弦送声缓。

每怜尊酒深,未觉年华晚。

儿女情所钟,垂老尤缱绻。

死丧忽相继,肝肠成寸断。

一疾遂不支,百年何曾满。

皓首失同心,老泪盈双眼。

翩翩丹旐扬,望望牛眠坂。

惨淡悲风生,凄凉蒿里挽。

玄堂閟周翣,贞石蟠秦篆。

冠帔不俱藏,春秋时一展。

形式: 古风

贞母咏

朝读贞母传,夕吟贞母诗。

母寿今八旬,芳名千载垂。

昔归君子室,心德两相宜。

执手奉承说,黄发以为期。

烹凫酌美酒,从容理朱丝。

清音正盈耳,桃华犹满枝。

溘乘埃风去,弃我真若遗。

哀来无昼夜,昼哭声转悲。

逝将从君往,重结深长思。

有身嗟未判,辛苦安得辞。

继体心所切,悬弧事竟奇。

深闺寒复暑,长养实勤斯。

聪明自天锡,教诲亦不迟。

居然富文学,下笔惊主司。

名题黄金榜,班簉白玉墀。

爵位既频陟,恩封遂屡貤。

尊荣倾邑里,光彩焕门楣。

盛德固有报,始望那及兹。

彼哉须眉具,长佩纷陆离。

当几靡定力,王业何由熙。

人间有贞母,岂得无男儿。

贞母宜万寿,非独闺门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