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秋归述怀(其四)

泥涂岂为儒冠误,涉世真同行路难。

孤剑未曾国士报,枯桐容易向人弹。

飞鸿自觉青霄迥,失雁徒惊冲雨寒。

芦苇萧萧秋已暮,卑栖吾愧一枝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之标的《己酉秋归述怀(其四)》,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与反思。

首联“泥涂岂为儒冠误,涉世真同行路难”,开篇即以“泥涂”和“儒冠”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艰难与复杂。诗人认为,追求学问与道德,并非导致人生困境的原因,而是因为涉足世间,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道路。这里蕴含着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洞察。

颔联“孤剑未曾国士报,枯桐容易向人弹”,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诗人自比为“孤剑”,虽怀有报国之心,却未得施展;又以“枯桐”自喻,即使琴弦干枯,也容易被人弹奏。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既有对理想抱负的坚持,也有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颈联“飞鸿自觉青霄迥,失雁徒惊冲雨寒”,通过对比飞鸿与失雁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成功与挫折的思考。飞鸿在高空中自由翱翔,而失雁则因风雨而感到惊惧。这一对比,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象的隐喻。

尾联“芦苇萧萧秋已暮,卑栖吾愧一枝安”,以芦苇在秋风中摇曳,象征着时光流逝,岁月无情。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如同一只栖息在低枝上的鸟儿,对于那些拥有更高地位与更广阔天地的人,他深感惭愧。这不仅是对自己现状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等级差异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与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现实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64)

李之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己酉秋归述怀(其五)

十年壮志竟成虚,落魄风烟返旧庐。

可道相逢无狗监,应知赋就愧相如。

常时丘壑故亡恙,昨日交游今与疏。

罗雀人情何必问,蓬蒿三径且教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

凭高千古意悠悠,况复风烟是素秋。

同社几人今聚散,暂时胜地且夷犹。

峰回翠岫云光满,夜转银河海气流。

指点家山聊怅望,可堪别袖更牵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楚天春雁

空江薄暮半霏微,送别江头泪满衣。

草色有情怜去鹢,柳条无计挽征騑。

几年绛幄谈经旧,一梦青山问字违。

见说衡阳归雁好,岭云湘月漫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叶六桐明府惠教次和王侍御老师游圭峰诗步韵(其一)

霜威肃肃净秋旻,微雨山岚远涤屯。

喜有王乔重焕舄,更逢叶令接芳尘。

摩挲勒墨留题旧,璀璨挥毫属和新。

千古地灵凭杰思,绘山画水不如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