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西池呈王守

清源注长波,萦回十里内。

泓澄鉴群物,杂细分毛介。

旱岁未尝减,隆冬方可爱。

传云五龙旧,疑有神物在。

惜此去人近,久随荆棘废。

赏心一朝同,版筑四面会。

凿池两汉集,抗榭群山对。

种花渐成蹊,栽竹俄自倍。

荷芰入四邻,鸥鸟盈千辈。

鱼游明镜中,人语红尘外。

眷兹仁智乐,况乃登临最。

沧浪欢濯缨,药饵劝飞盖。

讼閒固材胜,神逸自形泰。

愿言载笔间,屡得从公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攽在宋朝时期对新建西池的赞美与欣赏。诗中以“清源注长波”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水波的清澈与延展,随后通过“泓澄鉴群物”进一步强调了水池的清澈透明,能够映照万物。接着,“旱岁未尝减,隆冬方可爱”两句,表达了水池在干旱之年不减水量,在寒冷冬季反而更显珍贵的美好景象。

“传云五龙旧,疑有神物在”则引入了神话色彩,传说中五龙曾在此地活动,暗示着水池可能蕴含神秘力量或灵性。然而,“惜此去人近,久随荆棘废”又表达了对水池因靠近人类居住区而被荒废的惋惜之情。

接下来,“赏心一朝同,版筑四面会”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水池边聚会的喜悦场景,共同欣赏美景。“凿池两汉集,抗榭群山对”则描绘了水池与周围山景的和谐之美,以及在池畔建造亭台楼阁的情景。

“种花渐成蹊,栽竹俄自倍”表现了随着时间推移,池畔植物逐渐繁茂,形成了小径和竹林。“荷芰入四邻,鸥鸟盈千辈”则生动描绘了荷花、菱角生长茂盛,鸥鸟聚集的生动画面。

“鱼游明镜中,人语红尘外”将鱼儿在清澈如镜的水中自由游弋与喧嚣的人间形成对比,突出了水池的宁静与美好。“眷兹仁智乐,况乃登临最”表达了诗人对水池的喜爱与赞美,认为这里是仁者智者享受乐趣的最佳之地。

最后,“沧浪欢濯缨,药饵劝飞盖”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水池边洗涤心灵,享受自然之美的愿望。“讼閒固材胜,神逸自形泰”则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认为在无争的环境中,身心都能得到放松与解脱。“愿言载笔间,屡得从公迈”则是诗人表达希望继续记录并分享这份美好,与友人一同享受这份宁静与快乐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新建水池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乐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泛舟

出郭已清思,浮舟暂长啸。

水云两涵泳,青翠相照耀。

赏心随值遇,物色相顾召。

逍遥忘回期,顷刻揽众妙。

白鸥亦知机,潜鱼不可钓。

飞沉信乐然,回首寄一笑。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和黄节推陪王守泛舟

清池堪百亩,珍木多十围。

灌泉昔未盈,移树今更肥。

境豁自心匠,宴游及韶辉。

居然坐高斋,不减临郊扉。

青旗贳冻酒,春服成单衣。

游人半童叟,好鸟偕鸣飞。

彤襜照银章,宾从相因依。

置觞面高轩,密坐罗芳菲。

清笳急鸣鼓,红妆耀迟晖。

澄潭止可鉴,画楫相与挥。

曳裾载笔简,自顾才也微。

之子倾盖贤,赏心谅云稀。

长歌善必赓,旧令繁勿违。

徒令夕阳暝,不醉终无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舟行

川形直如线,川水疾如箭。

扁舟急鸣橹,顷刻异州县。

晤语不及闻,注视目已眩。

川后扈予桡,黄鹄莫我先。

客行自超越,快意令人羡。

寄语幽并儿,勿誇鞍马便。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题卞大夫西湖所居

献玉晚见售,刺虎有馀勇。

宦游四十年,老发成种种。

乘轩非不荣,半刻未为冗。

而有田园归,末路益光宠。

平湖澹空阔,古木俱秀耸。

樵斧间渔舟,稻畦连麦陇。

田舍易所求,达生厚自奉。

晏眠胜饮冰,一笑异将恐。

予亦濩落人,不知物外重。

卖书问东家,此计行接踵。

形式: 古风 押[肿]韵